[实用新型]一种水溶肥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4101.5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1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应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鑫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3/00;B01B1/00;C01C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地址: | 61840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肥 生产 氨气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气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溶肥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水溶肥料是指能够完全溶解于水的含氮、磷、钾、钙、镁、微量元素、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等复合型肥料,从形态分有固体水溶肥和液体水溶肥两种;从养分含量分有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有机水溶肥料等,然而在制备水溶肥过程中,需要使用氨水,氨水易挥发生成氨气,同时含氨废料也需要回收利用,现有的氨气回收装置,效率较低,不够环保,为此,我提出一种水溶肥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溶肥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氨气回收装置,效率较低,不够环保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溶肥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包括氨吸收塔,所述氨吸收塔的左侧底部设有进液管,所述氨吸收塔的右侧通过管道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右侧通过管道设有蒸馏塔,所述蒸馏塔的右侧通过管道设有再沸塔,所述再沸塔的右侧通过管道设有水冷却塔,所述水冷却塔的右侧底部设有出液管,所述蒸馏塔右侧的底部与氨吸收塔左侧的底部之间通过循环管道设有冷却器。
优选的,所述冷却器和氨吸收塔的表面顶部均设有氨气检测仪。
优选的,所述再沸塔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设有陶瓷内胆,所述外壳的左侧底部设有变频器,所述陶瓷内胆的外壁设有线圈,所述陶瓷内胆的内腔左侧顶部设有单向阀,所述陶瓷内胆的内腔顶部设有罐盖,所述罐盖与陶瓷内胆之间设有密封条,所述线圈与变频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条为热塑性三元乙丙橡胶密封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冷却器和氨吸收塔的表面顶部均设有氨气检测仪,避免氨气泄露或车间氨气浓度过高,造成人员损伤,利用变频器提高电流频率,通过外壳与陶瓷内胆之间的真空,在利用线圈产生涡流,给液体间接加热,减小装置的损坏几率,利用密封条为热塑性三元乙丙橡胶密封条,其具有防渗、防漏和止水效果佳的特点,同时又耐腐蚀、耐老化和使用寿命长,可以减少氨气的泄露,利用氨吸收塔对废液或废气中的氨气成分进行初次浓缩回收,浓氨水进入换热器中与壳程中来自蒸馏塔的稀氨水换热,温度上升,蒸馏塔与再沸塔的管程中的蒸汽间接加热,形成热循环,将氨水中的氨气逐步从液相中汽提出来,经过水冷却塔和冷却器的冷却作用,将氨气从出液管处收集起来,该方式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绿色环保,同时利用氨气加热挥发特性,回收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再沸塔剖视图。
图中:1氨吸收塔、2进液管、3换热器、4蒸馏塔、5再沸塔、500外壳、501变频器、502陶瓷内胆、503线圈、504单向阀、505罐盖、506密封条、6水冷却塔、7出液管、8冷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溶肥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包括氨吸收塔1,所述氨吸收塔1的左侧底部设有进液管2,所述氨吸收塔1的右侧通过管道设有换热器3,所述换热器3的右侧通过管道设有蒸馏塔4,所述蒸馏塔4的右侧通过管道设有再沸塔5,所述再沸塔5的右侧通过管道设有水冷却塔6,所述水冷却塔6的右侧底部设有出液管7,所述蒸馏塔4右侧的底部与氨吸收塔1左侧的底部之间通过循环管道设有冷却器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鑫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鑫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41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