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自动液体灌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3129.7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5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罗振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九妆化妆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3/00 | 分类号: | B67C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8 | 代理人: | 马庆文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自动 液体灌装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灌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液体灌装机半自动液体灌装机。
背景技术
灌装是碳酸饮料生产的关键工序,常见的灌装方法有典刑的二次灌装法和一次灌装法,有时也使用组合灌装法一次灌装法。早期的一次灌装法是将糖浆和水按一定比例加到二级配料罐中搅拌均匀,再经冷却、碳酸化后灌装。这种方法需要大容积的二级配料罐,配合后不能立即进行冷却和碳酸化,由于混合后糖浆的糖度较低而很容易受细菌污染,卫生难以保证。大型的连续化生产线多采取定量混合方式,把处理水和调和糖浆以一定比例作连续的混合,压入碳酸气后灌装。这种灌装方法的优点是:①糖浆和水的比例准确,灌装容量容易控制;②当容器容量发生变化时,不需要改变比例,产品质量一致;③灌装时糖浆和水的温度一致,气泡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容易控制且稳定;④产品质量稳定,含气量足,生产速度快。二次灌装法是一种传统的灌装方式,但现在仍然被采用,尤其是汽水中含有果肉的成分时采用较为有利,因为果肉通过混合机的喷嘴时易堵塞喷嘴,不好清洗。该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投资少,适合中小型饮料厂。另外,糖浆和碳酸水各成独立的系统。糖浆渗透压高,对微牛物能起抑制作用,碳酸水也不易繁殖细菌,其管道也是单独装置,清洗很方便。对于含有果肉的碳酸饮料,比较适合采用这种灌装法。其中灌装机是非常重要的。
现有的灌装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使用的时候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人力精确操作非常费事费力,且不能适应不同容量的罐体进行灌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自动液体灌装机半自动液体灌装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人力精确操作非常费事费力,且不能适应不同容量的罐体进行灌装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自动液体灌装机半自动液体灌装机,包括灌装泵,所述灌装泵安装在操作台的顶端,且灌装泵的右侧设置有支持架,所述灌装头上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灌装软管,所述支持架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的顶部位置处设置有智能操作器,所述智能操作器的下方设置有操作按钮,所述操作台上靠近灌装头的位置处设置有灌装槽,且灌装槽的下方设置有重力感应器,所述操作台的下方和灌装泵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下方设置有液体箱,所述液体箱的下方设置有底座,且底座的下方设置有支脚,所述灌装泵、重力感应器和液压顶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支脚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支脚分别安装在底座下方的四个拐角处;所述灌装头和灌装泵通过灌装软管连接;所述灌装泵和液体箱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灌装软管为一种柔软耐磨损材质的构件;所述控制器的型号是MAM-1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有重力感应装置可以在灌装时自动感应灌装瓶罐的质量,当质量达到装满之后的额定质量的时候,这时自动控制装置会自动控制设备停止灌装,这样就节省了许多人力的操作,且不需要时刻盯着设备灌装防止灌装过多液体溢出,且根据不同型号的瓶罐只需设定好不同使用程序即可,方便快捷且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脚、2-操作台、3-灌装槽、4-重力感应器、5-底座、6-控制器、 7-灌装头、8-液压顶、9-灌装软管、10-支持架、11-灌装泵、12-连接管、13- 液体箱、14-操作按钮、15-智能操作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九妆化妆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九妆化妆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31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