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葫芦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2970.4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3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太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太秋 |
主分类号: | B66C5/02 | 分类号: | B66C5/02;B66C19/00;B66C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342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葫芦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配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葫芦支架。
背景技术
手拉葫芦又叫神仙葫芦、斤不落、手动葫芦,是一种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的手动起重机械,也称"环链葫芦"或"倒链"。它适用于小型设备和货物的短距离吊运,手拉葫芦的外壳材质是优质合金钢,坚固耐磨,安全性能高。手拉葫芦向上提升重物时,顺时针拽动手动链条、手链轮转动,下降时逆时针拽动手拉链条,制动座跟刹车片分离,棘轮在棘爪的作用下静止,五齿长轴带动起重链轮反方向运行,从而平稳升降重物。
现有的手动葫芦架存在结构简单不能灵活移动,不能很好适应不同工况的使用要求等诸多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灵活调节的电葫芦支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葫芦支架,包括横梁,横梁一端设有第一支撑杆,横梁另一端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槽板,第二槽板,第一槽板与第二槽板上端与第一竖杆焊接固定,第一槽板与第二槽板下端与第二竖杆焊接固定,第一槽板上设有第一滚轮,第二槽板上设有第二滚轮,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之间设有横杆,横杆下端与吊钩上部焊接固定。
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支腿,设置于支腿上端的转动座,支腿焊接固定于转动座下端,承重杆下端与转动座滑动相连,承重杆上端与横梁一端相固定。
所述吊钩上端固定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侧面内贯通设有第一圆孔,固定杆贯穿第一圆孔,固定杆一端与第一支撑杆一侧相固定,固定杆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一侧相固定,固定杆上设有第一固定孔。
所述吊钩包括吊钩本体和转动体,吊钩上端固定设有连接杆,转动体上部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与连接杆焊接固定连接,转动体与吊钩本体连接,转动体内贯通设有第二圆孔,第三圆孔与第二圆孔垂直设置,转动体外侧设有筒状挡板,筒状挡板上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与转动体内的第二圆孔相匹配,筒状挡板上设有第三固定孔,第三固定孔与转动体上的第三圆孔相匹配。
所述转动座上设置水平气泡。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可实现多角度灵活转动调节,满足了不同工况的施工要求,因横梁可灵活移动,故可带动吊钩滑动,方便移动吊钩,从而在支撑杆固定后实现多个位置吊装需要,三角结构支撑稳定不易晃动,在需要时可限制固定吊钩的左右移动,转动体360度转动,满足吊钩不同角度固定需要,当转动到合适的角度时,固定孔与转动体上的圆孔对齐,插入销钉从而实现吊钩本体在该角度方向上的固定,水平气泡用于调整支架的水平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横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杆与固定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动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吊钩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3、4、5、6所示的一种电葫芦支架,包括横梁,横梁一端设有第一支撑杆,横梁另一端设有第二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槽板1,第二槽板6,槽板可为槽钢,截面为“凵”状,第一槽板1与第二槽板6上端与第一竖杆22焊接固定,第一槽板1与第二槽板6下端与第二竖杆23焊接固定,固定杆下端与支撑杆上端焊接固定,第一槽板1上设有第一滚轮9,第二槽板6上设有第二滚轮8,滚轮可为轴承,在槽板内可滚动,第一滚轮9与第二滚轮8之间设有横杆10,横杆10下端与吊钩上部焊接固定。因横梁可灵活移动,故可带动吊钩滑动,方便移动吊钩,从而在支撑杆固定后实现多个位置吊装需要。
第一支撑杆包括支腿5,设置于支腿5上端的转动座4,支腿5焊接固定于转动座4下端,支腿数量为三个,均匀分布,相邻两支腿间的夹角为120度,承重杆3下端与转动座4滑动相连,承重杆3可为伸缩杆,可调节高度,转动座4内设有转动凹槽7,转动凹槽7内设有第一轴承(图中未画出),承重杆3下端固定于第一轴承内圈从而实现滑动转动,承重杆3上端与横梁一端相固定,固定方式为焊接,三角结构支撑稳定不易晃动。起重支架为左右对称结构,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结构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太秋,未经陈太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29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升降支架
- 下一篇:一种重型行车梁的新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