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高压闭锁阀门气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2717.9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5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贺赋铭;许进升;倪远仪;李辉;王创歌;李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K9/96 | 分类号: | F02K9/96;F02K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唐代盛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火箭发动机 高压 闭锁 阀门 气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瞬态流场特性实验研究领域,特别是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高压闭锁阀门气缸装置。
背景技术
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的重要阶段是其点火阶段,点火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决定固体火箭发动机能否正常工作。当发动机点火后,燃烧室压力在几百毫秒内增至一百多个大气压,加之燃气所带来的高温,使得药柱真实应变的测量十分困难。
国内一些高校及科研机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自行设计了有关固体发动机冷气冲击实验装置,其局部零件依据自身条件不同而进行不同设计,由此带来的加工、操作难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也不同。中国专利公开号201610393318.X公开了一种固体发动机冷气冲击实验装置,采用的气动闭锁汽装置,包括闭锁器缸,闭锁器活塞体,滑动体、顶螺栓和连杆;这一装置需要电动控制,成本较高,且零件形状复杂,加工困难,需要人工操作电机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高压闭锁阀门气缸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高压闭锁阀门气缸装置成本高、加工复杂、需人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高压闭锁阀门气缸装置不需要电机驱动,结构简单、无需人操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高压闭锁阀门气缸装置,包括气缸盖、上缸体、弹簧、滑动体、下缸体、密封圈;所述气缸盖位于整个装置的顶端,气缸盖下端与上缸体的上端固接、所述上缸体的下端与下缸体的上端固接;所述下缸体的底端设有圆孔,用于安装滑动体的底端;所述气缸盖、上缸体、下缸体一起构成腔体结构;所述滑动体、弹簧均位于腔体结构内部;所述滑动体的顶端通过弹簧与气缸盖相连;
所述滑动体外圆中间均匀的设有四个圆柱凸轮,圆柱凸轮的轴向垂直于滑动体的轴向,所述下缸体的内圆上均匀的设有四个槽口;所述槽口包括第一槽口,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为竖直方向,第二槽口与第一槽口下端呈锐角相连;所述第二槽口为圆柱凸轮槽,与圆柱凸轮一起构成圆柱凸轮结构;滑动体上四个圆柱凸轮分别位于四个第二槽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高压闭锁阀门气缸装置结构简单,利用零件结构特点满足所需要求。
(2)本实用新型采用弹簧弹力工作,可以更换不同劲度系数的弹簧以适应不同压力要求,当达到所需压力时可以自动工作,不需人工操作,安全性高。
(3)采用弹簧弹力工作,装置反应迅速符合实际发动机点火过程。
(4)采用圆柱凸轮结构,使装置可以实现“自锁”,不影响冷气冲击试验的进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高压闭锁阀门气缸装置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高压闭锁阀门气缸装置滑动体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高压闭锁阀门气缸装置下缸体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适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冷气冲压实验储气连接部分与高压闭锁阀门气缸装置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冷气冲压实验储气连接部分中撞针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高压闭锁阀门气缸装置,包括气缸盖1、上缸体2、弹簧3、滑动体4、下缸体5、密封圈6;所述气缸盖1位于整个装置的顶端,气缸盖1下端与上缸体2的上端固接、所述上缸体2的下端与下缸体5的上端固接;所述下缸体5的底端设有圆孔,用于安装滑动体4的底端;所述气缸盖1、上缸体2、下缸体5一起构成腔体结构;所述滑动体4、弹簧3均位于腔体结构内部;所述滑动体4的顶端通过弹簧3与气缸盖1相连;
所述滑动体4外圆中间均匀的设有四个圆柱凸轮4-4,圆柱凸轮4-4的轴向垂直于滑动体4的轴向,所述下缸体5的内圆上均匀的设有四个槽口;所述槽口包括第一槽口5-1,第二槽口5-2;所述第一槽口5-1为竖直方向,第二槽口5-2与第一槽口5-1下端呈锐角相连;所述第二槽口5-2为圆柱凸轮槽,与圆柱凸轮4-4一起构成圆柱凸轮结构;滑动体4上四个圆柱凸轮4-4分别位于四个第二槽口5-2;当圆柱凸轮结构工作时,使得滑动体4可在腔体内延第二槽口5-2旋转向上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27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