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顶护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1086.9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4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发;聂长海;蔡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欧特美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20 | 分类号: | B61D17/20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7104 | 代理人: | 白莹,于正河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顶护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顶护板装置,用于车辆贯通道的顶护板系统中。
背景技术:
贯通道是乘客从轨道交通车辆一节车厢自由地走到另一节车厢并且使乘客感到安全和舒适的内部通道,每平方米可以站9人,满足乘客通过及隔音、隔热和防尘的功能,在运行过程中贯通道还需要满足轨道车辆通过曲线要求;顶护板是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三片式顶板是贯通道产品中常用的顶板形式,能够支持车辆实现俯仰、转弯和侧滚等多种运动,中顶板通过连杆与边顶板和边梁连接在一起,三块顶板间协调并复合运动,连杆两端与边顶板边梁的连接,能够实现连杆本身的上下左右旋转和轴向滑动,以满足车辆不同运动工况的要求;中国专利201420210306.5公开的一种轨道车辆对接贯通道顶护板,包括铰接在第一节车体框上的上边顶护板和下边顶护板,以及铰接在与第一节车体框相邻的第二节车体框上的中间顶护板,下边顶护板与上边顶护板固定相连,且上边顶护板和下边顶护板之间形成中间顶护板自由端的水平运动的通道;中国专利201320426061.5公开的一种车辆贯通道顶护板,包括中间顶护板、分别与中间顶护板的两侧连接的两块边顶护板以及与车端墙的安装座连接的两根边梁,两根边梁分别与对应侧的边顶护板连接,中间顶护板与边顶护板之间设有耐磨缓冲件;中国专利201520450221.9公开的一种电动客车车顶护板,包括安装在车顶两侧边缘的两块护板本体,每个护板本体均沿车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每个护板本体通过多个连接件与车顶固定连接,护板本体的底部与车顶之间设有漏水间隙。现有技术中的顶护板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中顶板易变形;二是顶护板不能适应小曲线运动;三是中顶板抗扭能力较弱。因此,研发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通过曲线小的新型顶护板装置,满足贯通道标准的隔音隔热和通过能力要求和车辆不同运动工况要求,很有社会和经济价值,应用前景广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通过曲线小的新型顶护板装置,用于替换现有技术中的顶护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包括中顶板、安装槽、销轴、连杆、滑动连杆座、固定连杆座、挡块、边梁、固定板、铰接座、边顶板和固定轴;矩形板状结构的中顶板的竖向中线上设置有U形板状结构的安装槽,安装槽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设置有销轴,中顶板通过销轴与剪刀形或双菱形板状结构的连杆的中心点连接,连杆的一端与滑动连杆座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固定连杆座连接,连杆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圆台形结构的挡块,内空式矩形管状结构的边梁的侧边设置有矩形板状结构的固定板,边梁的长度大于固定板的长度,边梁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设置有铰接座,连杆的左端通过滑动连杆座和铰接座的下端与边梁铰接式连接,连杆的右端通过固定连杆座和铰接座的下端与边梁铰接式连接,设置有中空型腔的板状结构的边顶板的型腔中设置有固定轴,边顶板的长度大于固定轴的长度,边梁通过铰接座的上端和固定轴与边顶板铰接式连接,中顶板所在的水平面低于边顶板所在的水平面,边顶板的一侧搭接在中顶板上。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滑动连杆座的主体结构包括主管、主轴、缓冲垫、连杆连接管和固定管;内空式双圆环结构的主管的外环与固定轴插接式连接,主管的内环与圆柱形结构的主轴插接式连接,主轴的中部依次并列套设有内空式圆柱形结构的缓冲垫、连杆连接管、固定管、连杆连接管和缓冲垫,主轴的两端与铰接座铰接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固定连杆座的主体结构包括主管、主轴、连杆连接管、固定管和固定套;内空式双圆环结构的主管的外环与固定轴插接式连接,主管的内环与圆柱形结构的主轴插接式连接,主轴的中部依次并列套设有内空式圆柱形结构的固定套、连杆连接管、固定管、连杆连接管和固定套,主轴的两端与铰接座铰接式连接,固定套的长度大于缓冲垫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连杆端部的滑动连杆座在转动的同时在主轴上直线滑动,保证两组连杆中部安装孔的中心距始终与中顶板的两支销轴的中心距相互匹配,排除中顶板在运动过程中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剪刀形或双菱形结构的连杆的短杆与长杆比大于0.5,以使顶板适用于更小的曲线,提升整个装置的应用范围,边顶板的独立转动结构,能够充分保证边顶板与中顶板之间始终贴合紧密,中顶板的安装槽能够提高中顶板的抗扭能力,避免中顶板为了提高其强度而进行多片组合时的应力集中而发生变形;其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强度高,实用性强,维修成本低,安装操作和维护方便,稳定性和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满足列车运行中的拉伸、压缩和振动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欧特美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欧特美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10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