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堵塞伤口引流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278900.1 | 申请日: | 2017-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2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堵塞 伤口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堵塞伤口引流管,包括连接管、负压装置和引流管,负压装置连接连接管一端,连接管另一端连接引流管,引流管倾斜设置,引流管侧壁和端部均设有多个直径不同的通孔,还包括滑套,所述滑套设置在引流管管壁上,连接管中部还设有废物容纳腔,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引流效率高且不会出现堵塞现象,减轻了医护人员的使用压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堵塞伤口引流管。
背景技术
在外科临床中,发生切口皮下感染或积液时,常规的治疗方法是敞开切口,扩大创面进行换药治疗。一旦伤口敞开,换药治疗的时间非常长,一般在1个月左右伤口肉芽组织才可能新鲜,适合再次缝合,而再次缝合后伤口张力高,愈合后瘢痕大,因此伤口引流管广泛的应用于切口皮下感染或积液的引流清理。目前使用的伤口引流管在清理过程中,吸入的感染组织或积液极容易出现互相堵塞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塞伤口引流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堵塞伤口引流管,包括连接管、负压装置和引流管,所述负压装置连接连接管一端,所述连接管另一端连接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倾斜设置,所述引流管侧壁和端部均设有多个直径不同的通孔,还包括滑套,所述滑套设置在引流管管壁上,所述连接管中部还设有废物容纳腔;
所述负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可拆结构固连,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环形套,在所述环形套外壁开设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环形空腔连通的进气孔,在所述环形套径向方向上设有若干均能连通环形空腔和第二壳体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分别设置在环形凹槽的底部且均朝下向内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径大于环形套的内径,所述进气孔、环形空腔和排气孔连通形成负压进气通道。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倾斜角度为45°-60°。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管径为连接管管径的1/4-1/3。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外壁上设置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滑套上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孔径为2mm-10mm。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长度为20cm-3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简单,操作方便,采用的负压装置能够保证连接管内的液体处于流动状态,引流效率高且不会出现堵塞通孔现象,减轻了医护人员的使用压力。
(2)本实用新型中,引流管倾斜角度为45°-60°,采用此结构,便于医护人员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引流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引流管上设有外螺纹,滑套上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设置滑套,在使用结束后,旋紧滑套,能够防止灰尘等颗粒掉入通孔内,影响引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负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89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持续精确冲洗型防堵塞的引流管
- 下一篇:一种带有防雨水功能的雨衣双肩背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