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熔鞍型直通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8449.3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8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康惠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3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 |
地址: | 5283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熔鞍型 直通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E燃气管件生产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熔鞍型直通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电熔鞍型产品都存在产品翘曲,由半圆型翘曲成椭圆型,极个别公司的电熔鞍型产品存在热盘区域收缩变形凸凹不一,所以目前国内外电熔鞍型产品焊接前必须利用夹套一起栓紧管材,所以管材在夹紧力作用下发生变形配合不圆的电熔鞍型产品,但是电熔鞍型热盘区域也存在收缩凹陷导致无法与管件紧贴,所以目前国内外的电熔鞍型产品焊接完成后,多数存在虚焊,存在不能预测的危险。
目前市场上电熔鞍型产品翘曲变形根本问题就是产品结构为半圆型,所以注塑后冷却过程由于收缩应力导致翘曲。为了解决根源问题,通过分析得出一种圆筒型的电熔鞍型的结构可以解决注塑后冷却过程应力拉扯导致产品的翘曲,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电熔鞍型直通模具具有创新性的结构,改变目前市场电熔鞍型的注塑方式、产品结构、冷却方法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电熔鞍型直通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熔鞍型直通模具,包括上模仁、下模仁、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所述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设置于上模仁和下模仁围成的型腔中,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配合组装连接并通过螺柱固定,上模仁上设置有注胶口,注胶口通过注胶通道连通到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的分型面,组装后的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与上模仁之间的型腔用于成型一个电熔鞍型直通产品,组装后的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与下模仁之间的型腔用于成型另一个电熔鞍型直通产品。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注胶口设置于上模仁的上表面,并且通过注胶通道连通到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的分型面。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内部设有水冷系统。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水冷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冷水进水口、水冷通道和热水出水口。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冷水进水口低于热水出水口。水冷系统保证型芯内能储满冷水后再作冷热水循环,模具正常生产时,型芯温度都能保证在30℃以下,注塑产品在模具内整个注塑过程中能够保证内径的部分的尺寸大小,不圆度,以及产品内部表面的收缩翘曲,这是作为产品内径定型的重点原因之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熔鞍型直通模具,包括上模仁、下模仁、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所述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设置于上模仁和下模仁围成的型腔中,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配合组装连接并通过螺柱固定,上模仁上设置有注胶口,注胶口通过注胶通道连通到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的分型面,组装后的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与上模仁之间的型腔用于成型一个电熔鞍型直通产品,组装后的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与下模仁之间的型腔用于成型另一个电熔鞍型直通产品。注胶口连通到模具的分型面具有以下效果:由于产品的熔接痕也在分型面上,产品排气利用模具分型面的缝隙,达到整体充分的排气,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节省很多排气降,也使模具减少加工量;由于产品为一种一分二电熔鞍型直通,因此产品的熔接痕与分割线重合,分割后的产品不会存在熔接痕,产品的质量得以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熔鞍型直通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组装示意图。
图3为水冷系统示意图。
图4为注塑成型的电熔鞍型直通产品示意图(二合一)。
图5为注塑成型的电熔鞍型直通产品示意图(单独)。
其中:1、上模仁;2、下模仁;3、第一型芯;4、第二型芯;5、螺柱;6、电熔鞍型直通产品;7、冷水进水口;8、热水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84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去除石化废气中苯系物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酸雾吸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