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丙烷储罐卸料口快速卸料旁通阀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7965.4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1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瑜;黄礼媛;李玲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恒泰气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4 | 分类号: | F17C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54561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烷 卸料 口快 旁通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丙烷储罐卸料口快速卸料旁通阀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通过丙烷槽车向丙烷储罐进行卸液操作时,先将丙烷储罐内的气体排入至丙烷槽车内,再利用压差将丙烷槽车中的液体卸入至丙烷储罐中。当丙烷槽车卸液完成时,还进行一个反向操作过程,即将丙烷槽车内的余气反抽回到丙烷储罐。但目前丙烷槽车仅有一条气相软管,而且气相软管的口径较小,而丙烷储罐的气相管和液相管是不相连的,因此导致气体在反抽时阻力大,余气反抽过程时间长,影响卸液操作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提高卸液效率的丙烷储罐卸料口快速卸料旁通阀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丙烷储罐卸料口快速卸料旁通阀组件,其布置于所述丙烷储罐卸料口和丙烷槽车之间,所述旁通阀组件包括由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压缩机、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连接而成的正向排气通路,由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依次连接而成的加液通路以及由所述第四阀门、第九阀门、所述压缩机、第十阀门以及所述第一阀门依次连接而成的反向排气通路,其中,所述第一阀门连接至所述丙烷储罐卸料口的进排气口,所述第八阀门连接至所述丙烷储罐卸料口的加液口,所述第四阀门和所述第五阀门连接至所述丙烷槽车,在所述第四阀门和所述第五阀门之间连接有第十一阀门;其中,所述正向排气通路以及所述加液通路处于连通状态,所述第十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或者,所述正向排气通路和所述加液通路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第十一阀门处于开启状态,从而使所述第五阀门与所述第四阀门并联在所述反向排气通路中,且所述反向排气通路处于连通状态。
优选的是,所述的丙烷储罐卸料口快速卸料旁通阀组件中,所述第八阀门为单向阀。
优选的是,所述的丙烷储罐卸料口快速卸料旁通阀组件中,所述丙烷储罐还连接有由第十二阀门、第十三阀门、液泵以及第十四阀门依次连接而成的液体充装通路。
优选的是,所述的丙烷储罐卸料口快速卸料旁通阀组件中,所述第七阀门还连接有充装回流通路,所述充装回流通路设置有第十五阀门。
优选的是,所述的丙烷储罐卸料口快速卸料旁通阀组件中,所述第五阀门还通过第十五阀门连接至所述第十二阀门和所述第十三阀门之间,所述第五阀门和所述第十五阀门相对于所述第十二阀门并联在所述液体充装通路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丙烷储罐卸料口快速卸料旁通阀组件在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之间连接第十一阀门,从而使第五阀门和第十一阀门相对于第四阀门并联在反向排气通路中,在卸液操作完毕后,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共同作为丙烷槽车的余气反抽通道,即丙烷槽车内的余气同时经过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被反抽至丙烷储罐。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卸料效率,降低了能耗,经对比可减少至少一个小时的卸车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丙烷储罐卸料口快速卸料旁通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丙烷储罐20卸料口快速卸料旁通阀组件,其布置于所述丙烷储罐20卸料口和丙烷槽车21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阀组件包括由第一阀门10、第二阀门9、压缩机18、第三阀门6以及第四阀门1连接而成的正向排气通路,由第五阀门2、第六阀门4、第七阀门12和第八阀门11依次连接而成的加液通路以及由所述第四阀门1、第九阀门7、所述压缩机18、第十阀门8以及所述第一阀门依次连接而成的反向排气通路,其中,所述第一阀门10连接至所述丙烷储罐20卸料口的进排气口,所述第八阀门连接至所述丙烷储罐20卸料口的加液口,所述第四阀门1和所述第五阀门2连接至所述丙烷槽车21,在所述第四阀门和所述第五阀门之间连接有第十一阀门19,其中,所述正向排气通路以及所述加液通路处于连通状态,所述第十一阀门19处于关闭状态,或者,所述正向排气通路和所述加液通路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第十一阀门19处于开启状态,从而使所述第五阀门与所述第四阀门并联在所述反向排气通路中,且所述反向排气通路处于连通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恒泰气体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恒泰气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79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