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径多节点旋喷抗浮锚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7727.3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1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高晓峰;李耀家;彭涛;任东兴;邓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3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李小金,王正楠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径多 节点 旋喷抗浮锚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抗浮锚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径多节点旋喷抗浮锚杆。
背景技术
当前高压旋喷复合地基主要用于处理粉土、砂土及卵石土等软弱地基,在复合地基设计时仅考虑其受压作用,而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质条件下,建筑物往往还需要单独设置抗浮结构来抵抗建筑物所受地下水浮力,常采用的抗浮结构有抗浮桩及抗浮锚杆。
当在软弱地基下的地下水位较高的时候,设计复合地基的时候,还需要单独设计抗浮桩或抗浮锚杆来抵抗建筑物所收地下水浮力,而增加抗浮桩或抗浮锚杆会导致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在软弱地基设置了复合地基之后还需要增加抗浮锚杆而导致的施工周期长和施工成本高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变径多节点旋喷抗浮锚杆,兼顾复合地基和抗浮的两种功能,能够满足在粉土、砂土及卵石等软弱地基上的使用,能够缩短施工周期和施工成本。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径多节点旋喷抗浮锚杆,包括由旋喷机旋喷而成并位于地面成孔内的旋喷桩体,所述旋喷桩体内设置有锚杆结构,所述锚杆结构的内部以及锚杆结构与地面成孔之间均填充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交替的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的横截面均呈圆形,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外径大于第二混凝土层的外径。
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均呈圆柱状,并且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相互连接并一体成型。
所述锚杆结构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外围均匀设置有至少两根锚杆钢筋,所述锚杆钢筋的外围套设有钢筋笼。
所述固定支架通过钢筋捆扎而成。
与第一混凝土层相互对应的钢筋笼的外围铰接有至少两个呈弧形的挡板,所述挡板与钢筋笼的外圆相互适配,所述挡板与钢筋笼的铰接点的上端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钢筋笼上。
所述挡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混凝土通过的通孔。
各个挡板均匀的分布在与第一混凝土层对应的钢筋笼的外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径多节点旋喷抗浮锚杆,兼顾复合地基和抗浮的两种功能,整个结构具有竖向受压和受拉的功能,能够满足在粉土、砂土及卵石等软弱地基上并且地下水位较高的使用,缩短施工周期和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处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挡板与钢筋笼的连接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锚杆结构,2、第一混凝土层,3、第一混凝土层,4、土体,5、固定支架,6、锚杆钢筋,7、钢筋笼,8、挡板,9、弹簧,1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径多节点旋喷抗浮锚杆,包括由旋喷机旋喷而成并位于地面成孔内的旋喷桩体,所述旋喷桩体内设置有锚杆结构1,所述锚杆结构1的内部以及锚杆结构与地面成孔之间均填充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交替的第一混凝土层2和第二混凝土层3,所述第一混凝土层2和第二混凝土层3的横截面均呈圆形,所述第一混凝土层2的外径大于第二混凝土层3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均呈圆柱状,并且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相互连接并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变径多节点旋喷抗浮锚杆,在施工完成旋喷桩体后,在形成的旋喷桩体中立即插入锚杆结构形成抗浮结构,使得整个结构具有竖向受压和受拉的功能,同时兼备复合地基和抗浮的功能,由于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变径多节点的存在,抗压和抗拔承载力均高于普通旋喷桩和抗浮锚杆,特别适用于粉土、砂土及卵石等软弱地基上并且地下水位较高的地质使用,相比于现有的软弱地质,本实用新型缩短施工周期和施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77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