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螺旋桨轴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6277.6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4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丁德崇;栾学峰;王法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9/00 | 分类号: | B63B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1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209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螺旋桨 安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螺旋桨轴安装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般在船舶在船坞内制造过程中,螺旋桨轴的安装都是由船体内直接将其从轴承管捅出来,在螺旋桨轴未漏出轴承管时只能从外部观察而不能做任何的接应工作,这种安装方式不仅费时费力安装效率低下,而且螺旋桨轴在向外统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损伤到轴承内表面,同时对螺旋桨轴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安装精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桨轴安装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螺旋桨轴在安装时存在的容易损伤轴承内表面,安装精度低的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所提出的船舶螺旋桨轴安装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船舶螺旋桨轴安装装置,包括吊架、套筒和用于和螺旋桨轴紧固配合的保护件,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保护件上且通过一紧固件和所述保护件固定,所述套筒和所述保护件间形成有装配间隙,所述套筒和所述吊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所述吊架与所述套筒通过一连接件连接固定,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套筒内侧壁焊接固定,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吊架与所述连接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吊架上设置有便于起重吊具穿过的起吊孔,与所述起吊孔位置对应处设置有起吊加强板,所述吊架的一侧设置有侧部加强板,所述吊架的底端设置有底部加强板。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件为保护螺母,所述保护螺母上设置有与螺旋桨轴拧紧配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为定位固定螺栓,所述套筒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保护件上设置有第二盲孔,所述定位固定螺栓拧入所述第一螺纹孔后插装在第二盲孔内将两者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固定螺栓包括上端的螺纹段和下端的光滑段,所述螺纹段直径大于所述光滑段直径。
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螺旋桨轴进行安装的船舶螺旋桨轴安装装置,其包括有吊架、套筒和用于和螺旋桨轴紧固配合的保护件,所述套筒套设置在所述保护件上且通过一紧固件和所述保护件固定,套筒和所述吊架固定连接,在螺旋桨轴安装到与轴承接触的阶段时用起重工具与其连接并提升。调整螺旋桨轴与轴承有一定的间隙,以达到不会损伤轴承的目的,同时又保证螺旋桨轴能顺利安装到位。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螺旋桨轴安装容易损伤轴承的问题,节约了大量工时同时还确保了安装精度,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船舶螺旋桨轴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旋桨轴安装装置和螺旋桨轴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旋桨轴安装装置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螺旋桨轴安装装置的保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螺旋桨轴安装装置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螺旋桨轴安装装置的定位固定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船舶螺旋桨轴安装装置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6所示,在螺旋桨轴1进行安装装配时需要从机舱内部由内向外从艉轴管2内推出安装到位,艉轴管2内安装有轴承3,由于螺旋桨轴1在安装时重量较大,在未漏出艉轴管2时则沿艉轴管2内部向外推出,在推出的过程中会因为其端部的螺纹结构和轴承3接触,对轴承3造成损害,且采用此种安装方式装配效率低、安装精度也较低。本实施例中提出的船舶螺旋桨轴安装装置主要结构包括吊架4、套筒5和用于和螺旋桨轴1紧固配合的保护件6 3部分,套筒5套设在所述保护件6上且通过一紧固件7和保护件6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7为定位固定螺栓,所述套筒5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51,所述保护件6上设置有第二盲孔61,所述定位固定螺栓拧入所述第一螺纹孔51后插装在第二盲孔61内将两者固定。优选的,所述定位固定螺栓包括上端的螺纹段和下端的光滑段,所述螺纹段直径大于所述光滑段直径。采用本实施例中将保护件6和套筒5间通过紧固件7进行固定的这种分体式装配方式方便拆卸和安装,在进行装配时更加方便快捷,与整体式结构相比灵活性更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62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玻璃钢钓鱼艇
- 下一篇:船舶用自动带缆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