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烧结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276183.9 | 申请日: | 2017-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47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 发明(设计)人: | 黄立刚;张跃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尔珀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9/02 | 分类号: | F27B9/02;F27B9/06;F27B9/24;F27B9/30;F27B9/36 |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86 | 代理人: | 龚建良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烧结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烧结炉。
背景技术
隧道式辊道烧结炉作为连续性生产窑炉之一,适用于铁氧体、MLCC、粉体材料等的干燥和焙烧。隧道式烧结炉窑炉温区设计考究,整个系统具有升温快、控温精度高、保温效果好,温度均匀性高、传动稳定可靠,节能等特点,是企业批量生产的理想设备,因此广泛应用于陶瓷行业、冶金行业、电子行业等领域。对于电子行业领域,烧结炉主要用作烧结芯片,由于电子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对烧结炉的要求相对其他行业的要求较高,要求烧结温度精准,冷却迅速。同时为响应国家的号召,企业也希望烧结炉能够更加节能环保。
专利一种隧道式网带烧结炉(公告号为CN105890354A),公开了一种隧道式网带烧结炉,包括有炉体、输送带,所述炉体两端设有输送轮,所述炉体内设有炉膛,炉膛内设有保温层,炉体内侧设有温控器,所述炉体上设有与炉膛联通的排烟管,所述炉体下端设有张紧轮。该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隧道式网带烧结炉通过设有排烟管和温控器实现炉体内温度稳定,但是无法保证不同温区的交界处温度精准,符合烧结的温度要求。
因此急需一种节能环保,不同温区温度控制精准,烧结后能够快速冷却的快速烧结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烧结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炉腔和炉壁,所述炉腔设置在所述炉壁内,所述炉腔内包括20-23个控温区,所述控温区的长度为20-100cm,将所述控温区分为三组,组成依次连接的升温区、保温区和降温区。
优选的,所述炉壁上端设有第一保温层,所述炉壁下端设有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上设有若干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两端分别与所述炉腔和所述炉体外侧连通,所述第二保温层上在设有若干空气通入孔和若干空气通入管,所述空气通入管通过所述空气通入孔与所述炉体外连通。
优选的,所述空气通入管设置在第二保温层所在降温区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层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棚板层、棉板层、棉毯层和岩棉层,采用不同材质的纤维层进行物理叠加,加强了保温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温层上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若干层棉板层,多层所述棉板层保证了烧结炉内的温度不会散失,节约了烧结过程中的热能,降低烧结炉运行成本。
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温层上在每层所述棉板层上均设有若干空气通入管,在最底层的所述棉板层上设有空气通入孔,所述空气通入管之间和所述空气通入管与所述空气通入孔之间是相通的。
优选的,所述炉壁上设有若干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将温差加大的所述控温区隔离,保证不同温度的所述控温区之间温度独立准确,进一步保证烧结温度的精准。
优选的,所述炉腔内设有通过斜齿轮驱动装置传动的辊棒传送带,所述辊棒传送带可以实现对物质精准传送。
优选的,所述炉壁与所述炉腔之间设有若干加热棒,所述加热棒实现对所述升温区和保温区的加热,根据烧结原理,处于所述升温区内的若干所述控温区的所述加热棒数目依次增多,所述保温区内的加热棒为均匀分散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多个控温区,控温精准,提高了烧结质量和效率;采用辊棒传送带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在降温区通过空气通入孔和空气通入管将冷空气通入降温区,对烧结物质实现快速冷却;降温区的空气通过烧结物质后通过保温区和升温区,然后经过气流通道排出,实现了对通入空气的充分利用;隔热板使各温区工作温度稳定且相互没有干扰;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防止炉体内的热量散失,节约了有限资源。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棚板层示意图,
图3是棉板层示意图,
图4是棉毯层示意图,
图5是岩棉层示意图,
图中的标记为:1、炉体;2、炉腔;3、炉壁;4、控温区;41、升温区;42、保温区; 43、降温区;5、第一保温层;6、第二保温层;51、棚板层;52、棉板层;53、棉毯层; 54、岩棉层;7、气流通道;8、空气通入孔;9、空气通入管;10、隔热板;11、辊棒传送带;12、加热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尔珀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尔珀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61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