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酸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2381.8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2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钠谱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9 | 分类号: | C02F1/469;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废酸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为CN205501001U,公开日为2016年8月24日,公开了一种废酸回收利用设备,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沉淀箱、扩散渗析箱、双极膜电渗析箱、回收酸箱及中和池,沉淀箱上设置有三个液口,分别为进液口、沉淀液出口及一次残液出口;扩散渗析箱内设置有阴离子均相膜,阴离子均相膜将扩散渗析箱内部分为渗析室和扩散室,在扩散渗析箱的渗析室一侧设置有沉淀液入口和二次残液出口,在散渗析箱的扩散室一侧设置有自来水入口和一次回收液出口;双极膜电渗析箱上设置有三个液口,分别为二次残液入口、三次残液出口及二次回收液出口;回收酸箱上设置有一次回收液入口和二次回收液入口;沉淀液出口与沉淀液入口之间、二次残液出口与二次残液入口之间、一次回收液出口和一次回收液入口之间、三次残液出口和中和池之间、二次回收液出口和二次回收液入口之间均通过抗腐蚀管道连接,并在其各自之间的抗腐蚀管道上依次设置流量阀和硫酸泵,一次残液出口与中和池之间也通过抗腐蚀管道连接,在其之间的抗腐蚀管道上依次设置球阀和硫酸泵,工业废酸从进液口进入沉淀箱中,自来水入口连接自来水管;在扩散渗析箱的渗析室一侧和扩散室一侧、双极膜电渗析箱上、回收酸箱上及中和池上均设置有电接点压力表。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渗析室和扩散室体积较大,酸液通过阴离子均相膜的速率低,从而造成废酸回收时间长且回收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酸回收装置,具有提高废酸回收效率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酸回收装置,包括废酸储存筒、自来水储存筒、残液筒和回收酸储筒,还包括扩散渗析板,所述扩散渗析板内设有沿水平方向穿透所述扩散渗析板的渗析腔,所述渗析腔包括套接在一起的酸管和由阴离子均相膜制成的水管,所述水管外端与酸管内端设有将所述水管固定在所述酸管中心位置的支撑臂,所述扩散渗析板的一个侧壁设有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扩散渗析板上的且通过管路分别与废酸储存筒和自来水储存筒连通的将自来水和废酸分别送入水管和酸管的汇流板,所述汇流板的另一个侧壁设有通过螺栓固定在扩散渗析板上的将套接在一起的酸管与水管中的液体分流的分流板;所述废酸储存筒和自来水储存筒分别与所述汇流板连通,所述残液筒和回收酸储筒分别与分流板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酸储存筒内的废酸以及自来水储存筒内的自来水通过汇流板汇流分别进入套接在一起的水管和酸管内,酸管套设在水管外端,自来水在水管内流动,废酸在酸管内水管外流动;水管由阴离子均相膜制成,废酸液的酸及其盐的浓度远高于水的一侧,根据扩散渗析原理,由于浓度梯度的存在,废酸及其盐类有向水管内渗透的趋势,但膜对阴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故在浓度差的作用下,废酸侧的阴离子被吸引而顺利透过膜孔道进入自来水的一侧;同时根据电中性要求,也会夹带阳离子,由于氢离子的水化半径比较小,电荷较小,而其他阳离子的水化半径较大,电荷较多,因此氢离子会优先通过膜,这样废液中的酸就被分离出来;由于酸管将水管套接且管路的管径小,废酸液与阴离子均相膜的接触面积较大,离子交换速度较快,缩短了离子交换时间,可以控制水管与酸管内的液体流速,使水管与酸管之间始终保持较高的浓度差,使离子交换速率较快,进而提高了废酸回收效率。
进一步,所述汇流板上端设有进酸口和进水口,侧端设有套设在一起的出酸口和出水口,出酸口与酸管对接,出水口与水管对接;汇流板内还设有连通进酸口与出酸口的酸路和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酸从进酸口进入汇流板,经酸路从出酸口流出;自来水经进水口进入汇流板,经水路从出水口流出,出酸口与出水口套设在一起,实现了对废酸和自来水的汇流。
进一步,所述分流板的上设有残液出口和滤后酸出口,侧端设有套接在一起的残液进口和滤后酸进口,残液进口与水管对接,滤后酸进口与酸管对接;分流板内还设有连通残液出口和残液进口的残液流道和连通滤后酸进口和滤后酸出口的滤后酸流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酸与自来水进行离子交换后,在水管内变成残液,在酸管内形成回收酸,残液经残液进口、残液流道从残液出口流出;回收酸经滤后酸进口、滤后酸流道从滤后酸出口流出,实现了对残液和回收酸的分流。
进一步,所述出酸口与酸管、出水口与水管、残液进口与水管以及滤后酸进口和酸管对接的管壁之间均夹设有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钠谱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钠谱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23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