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浆终压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2049.1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7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蕊;王志伟;王卫斌;李洪岗;高立;杨子龙;邱绍富;任庆慧;聂文峰;唐本升;陈琼;芶文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E01B2/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502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浆终压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速铁路既有线路路基岩溶水害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浆终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岩溶地区高速铁路既有线路下覆溶洞及溶穴较多,岩溶溶洞(溶穴)中的充填物随着地下水的活动被带走,易造成其上的路基发生塌陷、下沉或开裂。
对于这类岩溶地区高速铁路既有线路路基病害问题,注浆充填溶洞(溶穴)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加固手段之一。但在实际注浆施工过程中,当注浆压力接近设计终压时,由于受到注浆泵瞬时冲击压力的作用,易造成注浆终压超过设计压力,继而引起高速铁路轨面向上抬升,轻者会对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重者会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乃至人员伤亡。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现场技术人员在岩溶地区高速铁路既有线路安全运营过程中所面对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注浆终压控制装置,本装置通过蓄能装置、泄压阀、压力传感器及数据采集分析装置,实现了对高速铁路既有线路路基下覆岩溶注浆终压的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浆终压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蓄能装置上的进浆口和出浆口,以及设置在蓄能装置上的泄压阀和压力传感器。
所述进浆口和出浆口处分别设有高压阀。
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分析器连接。
所述进浆口通过高压注浆管与注浆泵连接。
所述出浆口通过高压管路与注浆孔口管连接。
所述注浆泵与浆料池连接。
所述浆料池为至少一个。
所述浆料池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浆料池分别通过注浆泵与注浆空口管连接。
所述泄压阀通过高压管路与浆料池连接。
所述注浆泵与注浆空口管之间,以及注浆泵与进浆口之间均设有压力表。
所述蓄能装置为圆柱形,通过厚10mm的钢板加工,在2MPa的试验压力条件下能够保证密封;在使用过程中竖直放置,下部设进浆口,上部设出浆口。
所述泄压阀采用排污泄压阀,能够保证水灰比为0.6:1~1:1范围的浆液能够通过。
所述压力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1MPa,测量精度≤±0.5%。
所述数据采集分析器,用于不间断的采集数据和图像以及进行数据分析,监测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的变化,为注浆过程中的注浆压力控制提供预警。
该注浆终压控制装置工作时,需预先调节泄压阀上最大压力至设计值,将压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分析器相连,将数据采集分析器的最大压力值调节至设计值。浆料池通过高压管路、注浆泵向进浆口中进行蓄能装置的进料,浆料经出浆口后进入注浆孔口管,向钻孔注浆;当注浆压力超过泄压阀的注浆压力设计值后,泄压阀自动打开进行泄压,数据采集分析器自动进行报警。若浆料池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其他浆料池通过高压管路、注浆泵向注浆孔口管进行注浆。注浆结束后,及时对泄压阀、压力传感器以及高压管路等进行清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能保证浆液顺利进出蓄能装置;将泄压阀出口通过高压管路连接到浆料池里,以免注浆过程中由于压力超过设定压力后造成浆液浪费。在注浆过程中当注浆压力集聚到一定程度可为注浆过程提供稳定注浆压力;当注浆压力超过设定值后,通过泄压阀自动泄压,实现控制最大注浆压力的目的;压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分析器相连,目的是为了监测注浆过程中的注浆压力。本实用新型采用注浆终压控制装置不仅节省注浆材料,同时也解决由于注浆终压超过设计压力而引起高速铁路轨面向上抬升的难题,能有效的封堵高速铁路既有线路路基下覆岩溶水,增加路基底板的稳定性,解决路基变形失稳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浆终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连接示意图。
其中,甲浆料池1,乙浆料池2,高压管路3,注浆泵4,压力表5,高压阀6,进浆口7,出浆口8,蓄能装置9,泄压阀10,压力传感器11,数据采集分析器12,三通管13,注浆孔口管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20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组装式掏桩芯淤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坑支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