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储热器和包括该储热器的移动储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1061.0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8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金兆国;张靖驰;党广洲;张雅倩;刘斌;张天翔;雷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09 | 代理人: | 谭辉,周娇娇 |
地址: | 10007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热器 包括 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供热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储热器和包括该储热器的移动储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能源问题以及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生存的一个重大挑战。目前我国工业生产过程的能耗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一个主要原因是排放的废热、余热未能合理地加以回收利用。在中国,工业炉热效率比较低,有40%~60%的热量被高温烟气、高温炉渣等带走,回收废热、降低能耗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环保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废热的回收与其利用之间存在时间和地域性的差异,尤其是对于化工、冶炼等高耗能行业,既存在过剩热能,自身工艺使用富裕,又存在不连续或不稳定排放的废热。移动式储热技术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途径,它是缓解能量供求双方在时间、强度及地点上不匹配的有效方式,是合理利用能源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潜热储热技术利用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热和放热来储存和释放能量,储能密度高,所用装置简单,体积小,而且相变过程是一个近似恒温过程。将相变材料应用到例如移动式储热车上很有发展前景。
中国专利CN205262270U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热能储备装置,其包括保温箱体、储热棒组、变频循环水泵、换热盘管、加热分配器、供热分配器、温度传感器、导热介质和移动连接座。保温箱体为密封的箱体,储热棒组设在保温箱体内多层纵横排列,每个储热棒为不锈钢管,不锈钢管两端密封其内设有相变储热材料,保温箱体充满导热介质,保温箱体的其中一侧设有换热盘管,保温箱体的底部设有加热分配器,顶部设有供热分配器。该实用新型可将热电厂或其他如热源厂、钢厂、炼焦厂的余热或废热进行热回收,且无需管网,通过运输就可供给另一地需要热能的用户,大大地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但该实用新型结构复杂,当需要储存热能时,需要导热介质将热能传递于储热棒组上,储热棒未直接与热源接触,储热时间慢;且该实用新型采用的相变储热材料有两种,一种为固—液相变储热材料,如氢氧化钠,容易发生过冷和相分离现象、腐蚀性较大,另一种是固—固相变储热材料,如季戊四醇,价格昂贵;此外,该实用新型中的储热棒两端密封,无法更换内部填充的相变储热材料,储热棒使用寿命短;另外,该可移动式热能储备装置未采用良好的保温措施,起不到良好的保温效果,会存在相变材料吸热相变之后所积蓄的热量散失过快的问题。
中国专利CN103185367A公开了一种热管式移动供热相变储热装置,其包括罐体和运输装置,罐体通过基座采用焊接或螺栓方式固定在运输装置上,罐体由横向设置的隔板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储热室,下部为热源室,储热室与热源室内设置有将热源室内热量传递至储热室内的热管。储热室内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的周围填充有相变材料,热源室是待回收热源流体的通道,热源室上连接有热源流体进管和热源流体出管。该发明专门针对烟气、冷凝水等非洁净高温流体的余热回收。但是该发明需要借助热管将热源室内的热量传递给相变材料,与相变材料能直接与热源充分接触相比,储热效率不高,速度慢,此外,在给储热室内相变材料储热完成时,又需要拆卸储热管道,操作不方便,此外罐体外包覆的是普通隔热层,同样存在隔热保温效果不佳的缺陷。
中国专利CN102910104A公开了一种复合式相变储能移动供热车,其包括载重汽车本体和保温车厢,在保温车厢内设置有高、中、低温相变储热器,各相变储热器包括机壳,在机壳内分别设置有相应的相变材料和换热器,各相变储热器通过基座固定连接在车架上;高、中、低温相变储热器的换热器之间通过连接管道依次连接。该发明能实现不同温度梯度的余热或富余热的回收;在放热时,能产生不同温度的蒸汽或热水。该发明采用了三种复合相变材料,高温相变材料采用糖醇类有机物与泡沫铜的复合材料,相变温度约为205℃,相变潜热约为250kJ/kg,导热系数约为1.5W/m·K,中温相变材料采用有机酸与泡沫铜的复合材料,相变温度约为135℃,相变潜热约为210kJ/kg,导热系数约2.5W/m·K,低温相变材料采用石蜡与泡沫铜的复合材料,相变温度约为60℃,相变潜热约为180kJ/kg,导热系数约为3.2W/m·K,但是该发明采用的三种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固定并且不大;该发明中,热源流体与自来水用的是换热器中的同一管道,由于热源流体一般为废水、废气,容易污染换热器的管道,会使生活用水或其它用水存在安全隐患;该发明每个相变储热器以及布设在车厢内的连接管道(道)均采用保温措施,保温层底层采用耐高温的岩棉、玻璃棉毡、陶瓷纤维等材料,保温最外层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保温车厢的内壁也采用聚氨酯发泡隔热,但这些材料的保温效果都不如气凝胶隔热材料,相对于这些材料,气凝胶隔热材料具有显著优越的隔热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未经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10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酸性气体环境下的镍合金板式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蒸汽弯头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