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焊把线拖地的支撑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8650.3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7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胥培柱;延福;李金元;刘文希;李增玄;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00 | 分类号: | H02G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朱丽岩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拖地 支撑 体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焊把线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在基础和结构施工中,钢筋焊接是最经常也是最常见的施工,但电焊机的焊把线一般都很长,长期拖地使用不但易损坏且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目前施工现场一般都是采用单独的一个支架对焊把线进行支撑,防止其拖地,但这种焊把线的支撑方式使得电焊机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焊接活动,使用不便,严重影响焊接施工效率,且无法在例如钢筋加工场这类焊接作业位置多且范围广的场所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焊把线拖地的支撑体系,要解决焊把线拖地存在安全隐患,以及支撑后的焊把线不可随焊接位置的改变而随之自由移动,影响焊接施工范围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焊把线拖地的支撑体系,包括至少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支架、连接在支架顶部之间的连接绳以及套接在连接绳上的一组套环;所述支架包括支架主体、间隔设置在支架主体顶端的穿绳板以及连接在支架主体底面两端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穿绳板上设有连接绳穿过的穿绳孔。
优选的,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竖直间隔设置的一组竖杆、水平间隔连接在竖杆上的一组水平杆、垂直连接在竖杆底端的支撑杆以及连接在最下端水平杆与支撑杆之间的斜撑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底面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沿环向间隔开有膨胀螺栓穿过的螺栓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面积大于第二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支架主体由方钢焊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连接绳是钢丝绳或铁丝或尼龙绳。
优选的,所述连接绳的直径与穿绳板上穿绳孔的直径相适应。
优选的,所述套环是镀锌钢环或铁环或塑料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方钢之间焊接形成稳定支架,支架通过连接板与地面连接固定,增强了支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支架之间连接连接绳,在连接绳上穿入套环,并将焊把线穿入套环之中,其原理类似于家用窗帘,施工过程中,工人通过套环在连接绳上滑动,可以在支架之间随意移动焊把,使用方便,提高焊接质量的同时也很好的避免了焊把线拖地的现象,本实用新型材料易得,结构简单,可以重复利用,节约资源,提高了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程度,降低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焊接施工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架、2-连接绳、3-套环、4-焊把线、
1-1-支架主体、1-2-穿绳板、1-3-第一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一种防止焊把线拖地的支撑体系,适用于焊接作业较多的位置,例如:钢筋加工场等;包括至少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支架1、连接在支架1顶部之间的连接绳2以及套接在连接绳2上的一组可自由移动的套环3,每组套环的数量可根据具体焊接施工需要或焊把线的长度决定。
实施例参见图2所示,所述支架1包括支架主体1-1、间隔设置在支架主体1-1顶端的穿绳板1-2以及连接在支架主体1-1底面两端的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所述穿绳板1-2上设有连接绳2穿过的穿绳孔;所述支架主体1-1包括竖直间隔设置的一组竖杆、水平间隔连接在竖杆上的一组水平杆、垂直连接在竖杆底端的支撑杆以及连接在最下端水平杆与支撑杆之间的斜撑杆;本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竖杆为三根;所述水平杆为两根,其中一根设置在竖杆顶端位置为上水平杆、另一根设置在竖杆中部位置为下水平杆;每根所述竖杆底端均连接有一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头与竖杆连接,相邻所述支撑杆位于竖杆的同侧,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相邻的支撑杆位于竖杆的异侧;所述斜撑杆的一端连接在下水平杆的底面、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杆的另一端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86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膜的视觉智能检测机构
- 下一篇:楔形压紧电缆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