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鱼假饵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8410.3 | 申请日: | 2017-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1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四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渝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85/00 | 分类号: | A01K8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 鱼假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假饵,尤其是一种太阳鱼假饵。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假饵壳体采用的是硬质材料,其钓钩为开放型,不宜在杂草、浮莲等水域中使用;硬质材料的假饵形象不够逼真,不足以吸引鱼儿上钩。
业内进行了改进,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背钩式软体假饵,申请号201120188489.1,包括连接环、壳体、挂钩、配重块和尾巴,所述壳体呈软性空心体,壳体内设有挂钩,所述挂钩与连接环形成一体,由嘴部贯穿于尾部,形成背钓钩,背钓钩的尖刺部朝向嘴部方向,所述背钓钩与壳体相贴合。所述壳体和尾巴为软质材料;尾巴为软质橡胶丝或仿生蛙脚;壳体的尾部缀有亮片;所述壳体为空腔,空腔中放置有不锈钢珠。
上述技术方案的不足在于:由于壳体为空腔,且材料为柔软材料,敢于捕食假饵的鱼类一般都是凶猛的食肉类鱼,其具有锋利的牙齿。在鱼儿上钩后的咬合中,鱼儿的牙齿和背钓钩的倒刺都会刺向壳体,壳体受损几率很大,使用寿命很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且不容易挂住水草的假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太阳鱼假饵,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鱼身、鱼眼睛、吊环、配重块、转轴和背钓钩,所述鱼身为塑料假鱼,所述鱼身的头部设有鱼眼睛,所述鱼身前端设置有用于连接钓鱼线的吊环,所述鱼身的其中一侧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外侧通过转轴连接背钓钩的基部,所述背钓钩经过鱼身的尾部后绕向鱼身的另一侧并且背钓钩的尖端朝向鱼身的鱼头。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设有配重块的一侧朝下放置在水面上,此时背钓钩受到重量影响其尖端部紧贴鱼身,当有鱼儿咬合鱼身时由于鱼的下颚对背钓钩的支撑背钓钩向上翘起,提高钩住鱼嘴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所述背钓钩的尖端部设置有倒刺,提高钩住鱼嘴的概率。
进一步地,所述鱼眼睛采用圆柱形抑菌多孔陶瓷粒,所述抑菌微孔陶瓷采用的是中国专利公开的抑菌微孔陶瓷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号ZL201210116540.7所记载的抑菌微孔陶瓷。通过在抑菌微孔陶瓷粒上涂抹各类鱼饵料,使得对气味敏感的鱼类更容易上钩。且通过抑菌功能防止鱼眼睛在多次使用后发臭。如果长期使用后发臭,也可以使用光触媒浸泡后在阳光下曝晒,可快速去异味和杀菌。
进一步地,所述鱼身的末端连接有若干彩色橡胶丝或者仿真鱼尾。
进一步地,所述鱼身采用太阳鱼形状的硬质ABS塑料假鱼。由于太阳鱼死后漂浮在水面特别容易吸引大型鱼类的吞食,故采用仿真太阳鱼可提高鱼儿上钩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模拟死鱼漂浮法,此时只需要使得鱼身设有配重块的一侧朝下,静静放置在水面即可;另一种是模拟水面挣扎法,此时需要垂钓人员抖动或者牵动鱼竿,使得鱼身在水面窜动,吸引鱼群来捕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硬质塑料假鱼作为鱼身,由于硬质塑料的强度使得其使用寿命大大提高,通过转轴连接使得背钓钩自然状态下其尖端贴合在鱼身一侧,当被鱼咬合时才翘起,一般不会钩住水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鱼身;2、鱼眼睛;3、吊环;4、彩色橡胶丝;5、配重块;6、转轴;7、背钓钩;8、倒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太阳鱼假饵,它包括鱼身1、鱼眼睛2、吊环3、配重块5、转轴6和背钓钩7,所述鱼身1为塑料假鱼,所述鱼身1的头部设有鱼眼睛2,所述鱼身1前端设置有用于连接钓鱼线的吊环3,所述鱼身1的其中一侧设置有配重块5,所述配重块5外侧通过转轴6连接背钓钩7的基部,所述背钓钩7经过鱼身1的尾部后绕向鱼身1的另一侧并且背钓钩7的尖端朝向鱼身1的鱼头。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设有配重块5的一侧朝下放置在水面上,此时背钓钩7受到重量影响其尖端部紧贴鱼身,当有鱼儿咬合鱼身时由于鱼的下颚对背钓钩7的支撑背钓钩7向上翘起,提高钩住鱼嘴的可能性。
所述背钓钩7的尖端部设置有倒刺8,提高钩住鱼嘴的概率。
所述鱼眼睛2采用圆柱形抑菌多孔陶瓷粒,所述抑菌微孔陶瓷采用的是中国专利公开的抑菌微孔陶瓷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号ZL201210116540.7所记载的抑菌微孔陶瓷。通过在抑菌微孔陶瓷粒上涂抹各类鱼饵料,使得对气味敏感的鱼类更容易上钩。且通过抑菌功能防止鱼眼睛在多次使用后发臭。如果长期使用后发臭,也可以使用光触媒浸泡后在阳光下曝晒,可快速去异味和杀菌。
所述鱼身1的末端连接有若干彩色橡胶丝4或者仿真鱼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渝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渝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84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