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倒L型防沙导航墙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267586.7 | 申请日: | 2017-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6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 发明(设计)人: | 吴时强;尤克诗;韩昌海;方向征;王峰;刘云;李艳富;尚艳丽;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2B5/04 | 分类号: | E02B5/04;E02C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德技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8 | 代理人: | 陈晓平,严勇刚 |
| 地址: | 210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沙 导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倒L型挡沙槛设置方法,属于通航工程布置领域,尤其是在通航工程下游布置的防沙导航墙。
背景技术
梯级枢纽实现河流渠化是内河航道规划的重要内容。梯级枢纽间各级枢纽下游与下一级枢纽库尾航道水流衔接应满足船舶安全航行的水深和水流等要求。但实际航道工程设计中,尤其山区航道,多碍航浅滩、弯道、支流入汇等复杂河段,且洪、枯水位变幅大,枢纽选址设计困难。很多航道需深开挖才能满足通航水深要求。在山区性转弯河道中维持人工深开挖航道的稳定性,是国内外低水头水利枢纽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一直无法解决。尤其时深开挖引航道布置在凸岸时,泥沙淤积严重,亟需解决航道中的泥沙淤积问题。
现在工程领域中一般有两种方案解决淤积问题:1、采用潜坝、丁坝等手段将水流挑出,在水流挑出的同时也挟带泥沙离开凸岸;2、采用人工清淤,每隔一定的时间利用挖沙船挖沙。
但是潜坝、丁坝布置在弯曲河段的凸岸并且是不连续布置,还是会有很多泥沙通过潜坝和丁坝间的缝隙进入航道,沉积在航道中。而人工清淤费用高,持续性差。
因此亟需一种有效的防沙导航墙,使得深开挖的航道保持不被淤积的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一种倒L型防沙导航墙,满足维持布置在凸岸的深开挖航道稳定性的需要。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内容:
倒L型防沙导航墙包括:河床以上挡沙部分及河床以下基础部分,其中河床以上挡沙部分断面由4条线段相互连接:
4条线段分别为顶部直线,临岸侧直线,底部直线,临河侧斜线和临河侧四分之一椭圆;
所述的顶部直线与临河侧四分之一椭圆相切;
所述的临河侧四分之一椭圆长轴水平,短轴竖直,长短轴比例范围为1.1:1~1.7:1;
所述的临岸侧直线与底部直线正交于槛踵;
所述的底部直线与临河侧斜线相交于槛趾;
所述的临河侧斜线与临河侧四分之一椭圆相交于槛腰;
所述的临河侧斜线在底部直线上的水平投影长度为临河侧四分之一椭圆半长轴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提出了一种新型防沙导航墙,解决了凸岸布置船闸航道淤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新型防沙导航墙断面型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新型防沙导航墙,包括:河床以上挡沙部分101及河床以下基础部分102,其中河床以上挡沙部分101断面由4条线相互连接:
4条直线分别为顶部直线11,临岸侧直线12,底部直线,临河侧斜线和临河侧四分之一椭圆13;
所述的顶部直线与临河侧四分之一椭圆13相切;
所述的临河侧四分之一椭圆13长轴水平,短轴竖直,长短轴比例为1.4:1;
所述的临岸侧直线12与底部直线正交于槛踵16;
所述的底部直线与临河侧斜线相交于槛趾14;
所述的临河侧斜线与临河侧四分之一椭圆13相交于槛腰15;
所述的临河侧斜线在底部直线上的水平投影长度为临河侧四分之一椭圆13半长轴4.8m的一半2.4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75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桥梁旋转浮式防撞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仓储费用结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