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造影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7403.1 | 申请日: | 2017-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4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沈军;叶青华;童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亚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造影 注射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造影注射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注射器流速不可控、连接不稳固、造影剂易渗漏的问题,包括针筒,针筒的尖端设有自变组件,内部设有活塞组件,自变组件包括自变件,自变件包括顺序连接的弧形杆、连接杆、抵合杆,连接杆的腰侧设有第一压缩弹簧,两个弧形杆之间设有凹形环,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本体,活塞本体的表面套设有密封件,底面设有卡耳,卡耳下方设有固定件,固定件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第二固定部,第一和第二固定部均由磁座、弧形凸起组成。本实用新型利用自变组件,使造影剂能够稳定流动,实现注射过程可控化,通过改进活塞组件,提高了活塞组件与推杆连接的紧固性,避免造影剂发生渗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高压造影注射器。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磁共振造影剂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对疾病的诊断、手术方案的选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既往造影剂注射通常采用人工静脉推注,难以达到要求的速度,而高压注射器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注射速度、扫描的准确性和图像质量,更能使造影剂的容量、流量、注射时间得到精确保证,从而明显提高了灌注成像和三维动态增强成像的质量和诊断效果。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高压造影注射器的注射速度极快,无法进行控制,易引起注射部位的血管发生破裂而出现造影剂渗漏的问题,而且活塞与推杆主要通过卡耳连接,牢固度不高,易引起活塞的偏移,进而造成造影剂渗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造影注射器,用于解决传统技术中注射器流速不可控、连接不稳固、造影剂易渗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压造影注射器,包括针筒、自变组件、活塞组件,所述针筒的尖端设有自变组件,内部设有可沿筒壁自由移动的活塞组件,所述自变组件包括两个自变件、第一压缩弹簧,所述自变件包括弧形杆、连接杆、抵合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弧形杆和抵合杆,所述连接杆的腰侧设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两个弧形杆之间设有凹形环,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本体、密封件、卡耳、固定件,所述活塞本体的表面套设有密封件,底面设有上、下对称设置的卡耳,所述卡耳下方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首尾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由磁座、弧形凸起组成,所述磁座中部设有弧形凸起。
所述针筒尖端套设有维鲁尔接头。
所述两个自变件紧密贴合后对称设置。
所述抵合杆通过第二压缩弹簧与针筒相连接。
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顶端均固定于针筒尖端的内壁。
所述凹形环的耐力不大于单管造影剂的流动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针筒前端设置自变组件,利用两个自变件相互弹性贴合的方式,使造影剂能够稳定有序地流动,使注射过程可控化,同时利用凹形环的单次使用性,保证了造影注射器使用的一次性,避免注射器被重复使用,造成人员感染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活塞组件的改进,使注射器与推杆不仅通过卡耳连接,而且通过磁座相吸合后,再通过弧形凸起和推杆上的凹槽相嵌合,进而提高活塞组件与推杆连接的紧固性,避免活塞组件在筒壁中发生偏移后,气密性不足,进而导致造影剂渗漏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中活塞本体以及密封件均为圆锥形,当造影剂在筒壁内流动时,活塞组件中心处的单位造影剂量较少,故其流速较大,从而带动活塞组件顶端两侧的造影剂流动,进而解决了造影剂密度较大,流动速度过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亚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亚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74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胶囊生产放液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酵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