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课堂智能考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6671.1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7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白媛丽;陶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7C1/10 | 分类号: | G07C1/1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51221 | 代理人: | 韩洋,王芸 |
地址: | 618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课堂 智能 考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考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课堂智能考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考勤装置通常应用于国家单位、事业单位、企业等场所,一般在考勤机上预先录入考勤者的信息,如指纹信息、虹膜信息等,考勤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打卡,即视为正常出勤。然而,在学校等教学场所,由于学生上课地点,上课时间各有不同,现有的考勤机只能应对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的考勤需求,因此,这种考勤方式无法满足课堂考勤的要求。
此外现有另一种手机考勤方式,该方式通过在教室范围内启动手机APP点击完成打卡,然而这种方式不能很好的解决代打卡的情况,考勤严格性、准确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很好解决代打卡情况、考勤严格性好、准确性好的课堂智能考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课堂智能考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处理器、指纹识别装置、定位模块、提醒装置、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预先存储有指纹信息、学生资料数据、课表数据、任课老师数据、教室地址数据;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用于采集学生指纹信息,并将所述指纹信息发送微处理器;所述定位模块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当检测到学生采集指纹信息时,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到微处理器;所述提醒装置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在上课前预定时间内向发送打卡提醒信息,提醒学生进行打卡;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对比检测到的指纹信息与所述预先存储的指纹信息,对比当前位置信息与教室地址数据,当判断一致时,显示打卡成功。
进一步地,还包括远程服务器,所述远程服务器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还用于将打卡信息发送到所述远程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预定时间为上课前五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提醒装置为扬声器或振动器,用于通过声音或震动提醒生进行打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考勤系统能够很好的应对流动性较强的课堂考勤需求,通过将学生个人信息与其上课信息、教室地址信息进行关联,只有在三者都匹配的情况下才能完成打卡,该考勤方式需要进行指纹识别,只能本人进行操作,也能够避免代打卡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课堂智能考勤装置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课堂智能考勤装置模块框图,包括微处理器、指纹识别装置、定位模块、提醒装置、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预先存储有指纹信息、学生资料数据、课表数据、任课老师数据、教室地址数据;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用于采集学生指纹信息,并将所述指纹信息发送微处理器;所述定位模块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当检测到学生采集指纹信息时,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到微处理器;所述提醒装置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在上课前预定时间内向发送打卡提醒信息,提醒学生进行打卡;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对比检测到的指纹信息与所述预先存储的指纹信息,对比当前位置信息与教室地址数据,当判断一致时,显示打卡成功。
本实用新型的考勤系统能够很好的应对流动性较强的课堂考勤需求,通过将学生个人信息与其上课信息、教室地址信息进行关联,只有在三者都匹配的情况下才能完成打卡,该考勤方式需要进行指纹识别,只能本人进行操作,也能够避免代打卡的情况。
还包括远程服务器,所述远程服务器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还用于将打卡信息发送到所述远程服务器。
所述远程服务器记录上述打卡信息,将每个学生的打卡信息生成表格,实时存档。
所述预定时间为上课前五分钟。
具体的, 该预定时间可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自行设置,以便能够避免上课迟到或忘记打卡的情况。
所述提醒装置为扬声器或振动器,用于通过声音或震动提醒生进行打卡。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闹钟等方式进行提醒。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作出各种修改或改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66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