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路径优化的装甲车电缆故障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5468.2 | 申请日: | 2017-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6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峰;李英顺;姚成;李贺佳;程延伟;王德彪;何青;张杨;赵玉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顺义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02;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路径 优化 装甲车 电缆 故障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路径优化的装甲车内部电缆故障的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某型装甲车内部分布着种类繁多、直径各异、长达数十公里的电缆,输送动力电源、传递控制信号和数据信息给车内各部件。受车身内部空间限制,加上在作战及训练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强外力冲击、冷热、污染以及电化学等因素的影响,使电缆系统潜在故障增多,并且同一个故障现象可能有多个不同的故障点,一个故障点也可能产生好几种不同的故障现象。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某型装甲车的电缆检测系统,传统的电缆检测装置基本上都是采用逐一测试整个电缆系统寻找故障的方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耗费时间,并且如果逐一对所有电缆进行耐压测试会扩大对电缆的绝缘性的损伤;传统检测装置一般采用一体化的结构,也不便于某型装甲车内部位置固定且分布比较分散的电缆的检测;而且一般的电缆检测装置内部大多采用CPLD,虽然控制规模大速度快,但成本较高且稳定性难以达到军工产品要求,还导致系统冗余;另外一些检测装置多只能进行单一的通断检测,不能同时进行绝缘、短路检测及故障定位。因此需要研制一种能原车原位快速检测并定位电缆故障的检测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完善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点,提供一种基于路径优化的电缆故障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路径优化的电缆故障检测系统,检测系统包括触屏工控机1、主继电器阵列2、副继电器阵列3、可充电电源4、MSP430单片机5、高压模块6、电量检测模块7、过流/过载保护模块8、电平转换及稳压电路9、采样电路10、主继电器阵列驱动电路11、副继电器阵列驱动电路12;MSP430单片机5与主继电器阵列驱动电路11和副继电器阵列驱动电路12分别相连,主继电器阵列驱动电路11和主继电器阵列2相连,副继电器阵列驱动电路12和副继电器阵列3相连,工控机1和MSP430单片机5相连进行通讯,电量检测模块7、过流/过载保护模块8、电平转换及稳压电路9均与可充电电源4的输出端相连,高压模块6和采样电路10分别通过继电器常开触点与从机和主机的61芯航空插头公共端相连。
所述的继电器阵列及驱动电路中采用稳定性高的固态继电器,继电器阵列采用两级芯片进行驱动;第一级驱动芯片采用四个74HC138D 3至8线译码器,再驱动第二级芯片八个8输出的译码器74HC4051,主机和副机中的驱动电路共同驱动继电器阵列,控制航空插座61芯的接入和断开。
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包括电平转换及稳压滤波电路和供电控制电路,电平转换及稳压滤波电路由12V可充电的直流电源、过流/过载保护模块、电量检测模块、芯片7805-SOT223、LM1117组成,供电控制电路由HVWG24X直流升压的高压源和副机供电控制电路组成。
上述的装甲车电缆故障检测系统的控制部分是基于组态王和IAR平台开发,实现对继电器阵列的协同控制;包括下述功能模块:常用功能模块(Ⅰ)、电缆类别和编号选择模块(Ⅱ)、数据管理和查询模块(Ⅲ)、故障库和优化路径显示模块(Ⅳ)、初始化及电量检测模块(Ⅴ)、信号采集和调理模块(Ⅵ)、路径优化算法模块(Ⅶ)、通讯协议模块(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顺义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未经沈阳顺义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54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电变压器温升试验装置
- 下一篇: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