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参点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5389.1 | 申请日: | 2017-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4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申希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希富 |
主分类号: | A01C7/02 | 分类号: | A01C7/02;A01C5/02 |
代理公司: | 通化旺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22205 | 代理人: | 王阳 |
地址: | 135100 吉林省通化市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参 点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机具,即人参点播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人参通常在宽度为1.0-2米之间的参床上种植,以撒种播种为主,效率低,浪费种子,增加种植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效率高,规范,节约种子的人参点播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人参点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槽形种槽,底部为转轴,转轴上有间隔的种子凹坑,种槽两端带提杆,种槽一侧外有间隔排布的扎眼管,每个扎眼管对应转轴上种子凹坑倾倒部位有侧孔,每个扎眼管内插有扎钎,每个扎钎外端与横梁连接,横梁两端带有扎钎提杆,扎钎提杆通过连杆与转轴连接。种槽内下侧面对应转轴转过处上方有一排毛刷。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设置间隔的一排扎眼管,由扎眼管的间距确定了纵向或横向设定播种距离,一次播种一排,种植规范,效率高。2、转轴上留有种子凹坑,根据每孔播种种子数量,确定种子凹坑大小,播种种子数量恒定、均匀,节约种子。3、扎钎提杆通过连杆与带种子凹坑的转轴联动,实现连续播种,省时省力,播种效率高。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简图。
图2是图1侧面带连杆端结构简图。
图3是图1左视扎眼管排布结构局部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零部件名称如下:种槽1,转轴2,种子凹坑3,提杆4,扎眼管5,侧孔6,扎钎7,横梁8,扎钎提杆9,连杆10,毛刷11。
参见图1-3,人参点播器,包括长槽形种槽1,种槽1底部为转轴2,转轴2上有沿轴向间隔排列的种子凹坑3(沿圆周也排布,如沿圆周均匀间隔五个凹坑,每个种子凹坑3内可容纳人参种子1-2粒),种槽1两端带提杆4,便于间隔挪动。种槽1一侧外有间隔排布的扎眼管5(扎眼管5之间的间隔距离为株距,如3.5-5厘米等等,根据用户要求提供多种规格),每个扎眼管5对应转轴2上种子凹坑3倾倒部位有侧孔6,使得种子凹坑3内种子在转轴2转动到侧孔6时,将种子送入到扎眼管5内,落入地面扎出的坑内,实现播种。每个扎眼管5内插有扎钎7,用于顶出扎眼管5挤入的泥土,送入种子,每个扎钎7外端与横梁8连接,横梁8两端带有扎钎提杆9,至少一侧扎钎提杆9通过连杆10与转轴2连接,用于提拉扎钎提杆9时带动转轴2转动。行距6厘米,株距5厘米,适用于人参、西洋参播种。种槽1内下侧面对应转轴2转过处上方有一排毛刷11。
使用方法:种槽1长度方向放入种子,两人一边一个提拉提杆4到参床两侧,放下提杆4,一排扎眼管5扎入参床,一手压住提杆4上提,同时另一只下压扎钎提杆9,同时带动转轴2转动,将种子送入扎眼管5内,提拉提杆4挪动到下一行,扎眼管5扎入参床内,同时下压扎钎提杆9,将扎眼管5内进入的泥土和种子推出,完成一行播种,连续操作,实现大面积播种。
上面描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各种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希富,未经申希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53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旱地作物智能播种装置
- 下一篇:撒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