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物理降温的抽气式退热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3906.1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2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A61M1/08 | 分类号: | A61M1/08;A61F7/02;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4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罐 内罐 物理降温 抽气式 退热贴 拔罐 退热 开口 本实用新型 抽气软管 弹性装置 反复利用 缓慢释放 开口方向 所在平面 散热 罐顶 清凉 血液 汇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物理降温的抽气式退热罐,包括外罐和内罐,所述内罐与设置在外罐内的弹性装置连接,开口与外罐开口方向一致并稍低于外罐开口所在平面,所述外罐的罐顶连接抽气软管。本装置通过在外罐内设置一个内罐,可以将拔罐和退热贴结合,拔罐汇聚血液,退热贴清凉散热,缓慢释放成分,可反复利用,降低成本,增强效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药卫生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物理降温的抽气式退热罐。
背景技术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
临床常见的一种体温高出正常标准,为中医所称的“外感发热”,即因感受六淫之邪所致,俗称为“感冒发烧”。因为中医的拔罐属于“泻法”,能祛外邪,故能在大椎、曲池、合谷、外关、肺腧等穴位进行拔罐,辅助退热,为物理降温的一种常用方法。
高热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还常用酒精擦拭、湿敷、泡澡、退热贴、拔罐等物理降温方式。退热贴的主要成分是亲水性高分子凝胶、冰片、薄荷、桉叶油及其他植物挥发油等。退热贴的作用具有冷敷理疗,物理降温,缓解痛痉等作用。适用于感冒、暑热引起的发热的辅助降温。拔罐和退热贴均为单一的物理降温,效应有限,而且退热贴还有有效期短、成本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物理降温的抽气式退热罐,可以将拔罐和退热贴结合,拔罐汇聚血液,退热贴清凉散热,缓慢释放成分,可反复利用,降低成本,增强效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物理降温的抽气式退热罐,包括外罐和内罐,所述内罐连接一弹性装置安装在外罐内,开口与外罐开口方向一致,内罐的开口平面稍低于外罐开口所在平面,所述外罐的罐顶连接抽气软管。进一步,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内套管连接弹簧可在外套管内伸缩。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内罐内壁上的挡沿。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外罐罐顶上的止气阀。
进一步,所述内罐和外罐都为半圆球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外罐由透明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轻便,操作简单,将拔罐和退热贴功能结合,拔罐汇聚血液,退热贴集中清凉散热,增强效应,可反复利用,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物理降温的抽气式退热罐,包括外罐1和内罐2,所述内罐2与设置在外罐1内的弹性装置3连接,本实施例中,弹性装置3包括内套管4和外套管5,所述内套管4连接弹簧6可在外套管5内伸缩。内罐2的开口与外罐1的开口方向一致并低于外罐1开口所在平面,大致低于0-0.5cm,即内罐2的开口平面在外罐开口平面往外罐1内的方向0-0.5cm的距离。外罐1的罐顶连接抽气软管8,外罐1的罐顶上设有止气阀7,从而使罐顶的抽排气通道构成上下滑动式开闭配合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未经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3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血液品计量储存装置
- 下一篇:一种血液透析机用振摇夹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