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升降式海洋能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2781.0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5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宋浩;陈修龙;夏国辉;贾永皓;姜帅;高文花;李跃文;陈天祥;蔡京成;邹佳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B13/26 | 分类号: | F03B13/26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7252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海洋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能源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式海洋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但由于传统的常规能源与经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自身的不可再生性和分布不均,造成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能源供应不足,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课题。海洋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海洋能源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能源之一。世界多数国家从上个世纪就对它进行研究,利用海洋能发电不占用土地,不污染环境,是清洁能源,是未来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波浪能利用技术根据其最终的利用形式可以分为发电、制氢、供热、海水淡化、抽水等,其中波浪能发电是主要的利用形式。在波浪能发电利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波浪能发电装置一直是各国科学工作者的研究重点。我国有较广阔的海洋面积,海洋资源广阔,设计并利用海洋能发电装置,充分利用波浪能,对缓解我国能源利用压力,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升降式海洋能发电装置,解决难以将海洋的潮汐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实现持续发电,且能量转化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升降式海洋能发电装置,包括安装架及浮子组件,所述安装架包括左立柱、右立柱及U形承载支架,U形承载支架的开口朝下,其两侧分别与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上端固定相连。所述浮子组件位于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其上端的两侧分别竖向设置有导杆。U形承载支架两侧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组液压缸,每组液压缸包括呈品字形布置的三个液压缸。每组液压缸的内侧设置有一组四杆机构,四杆机构的各连杆长度相等。每组四杆机构的其中三个铰接轴,分别与其相邻的三个液压缸的伸缩端相连,另一个铰接轴与其同侧的导杆的上端相连。
优选地,所述U形承载支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及顶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竖向平行布置,顶板的两侧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端固定相连。每个导杆上配置有一个直线轴承,两个直线轴承分别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U形承载支架位于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上部均向靠近U形承载支架一侧横向弯折,两者的末端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外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浮子组件包括捕能浮子和配重块,捕能浮子固定安装在配重块的底部,两个导杆的下端均与配重块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每组液压缸的其中两个液压缸的伸缩端正向相对布置,另一个液压缸的伸缩端与导杆正向相对。一组液压缸的所有液压缸均通过支撑座安装在左侧板的内壁上,另一组液压缸的所有液压缸均通过支撑座安装在右侧板的内壁上。
优选地,每个液压缸的内部均由活塞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一端配置有与第一腔室相通的第一回油管和第一出油管,另一端配置有与第二腔室相通的第二回油管和第二出油管。所有液压缸上配置的第一出油管和第二出油管的末端,均与设置在U形承载支架上方的蓄能器相连。所有液压缸上配置的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的末端,均与设置在U形承载支架上方的油箱相连。
优选地,所述蓄能器通过第三管路与液压马达相连,液压马达通过第四管路与油箱相连,蓄能器和液压马达均安装在U形承载支架的上方。所述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与发电机相连,并驱动发电机工作。
优选地,所有第一出油管和第二出油管上均设置有出油单向阀,所有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上均设置有回油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浮子将海洋的潮汐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运动产生高压液压油并通过液压马达驱动发电机持续发电。该发电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能量转化率高,清洁高效,将海洋能转化为电能,使发电成本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升降式海洋能发电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升降式海洋能发电装置的液压油油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27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无人移动平台续航设备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风力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