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移动的环保路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2728.0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6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谭亦骋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亦骋 |
主分类号: | E01F13/00 | 分类号: | E01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移动 环保 路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环保路障。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中交通量激增,原始的交通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同时,由于工业发展为城市交通提供的各种交通工具越来越多,从而加速了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 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3.5平方米,致使中心区约有50%的车道上高峰小时饱和度达到95%,全天饱和度超过70%,这些路段终日繁忙,十分拥挤,有的路段持续堵塞6.5小时以上,中心区平均汽车行程车速每小时降到10公里左右。为什么在道路建设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交通拥挤还如此严重,其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积严重不足。首先,我国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此外,我国城市中占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往往很快就被各种摊商、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
路障在城市中交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路障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便于移动,难以满足人们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环保路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环保路障,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下设置,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规格相同且互相平行,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均匀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梁,所述支架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底部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两端的底部均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第一横梁顶部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底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安装架螺纹连接于第一横梁,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太阳能光伏板组件,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均安装有LED灯,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的中部设有显示板,所述显示板上设有电子显示屏,所述第一横梁中间位置安装有摄像机本体。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规格相同,所述支架之间平行设置,所述支架垂直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梁,所述连接架和第二横梁互相垂直。
优选的,所述支腿顶部设有外螺纹,所述支腿螺纹连接于连接架。
优选的,所述LED灯包括红灯、黄灯和路灯,所述LED灯之间等距离间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移动的环保路障,结构新颖,使用方便,通过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均匀的设置支架,加强了装置的结构强度,更加美观,螺栓连接和螺纹连接的连接方式便于拆卸,方便调节,避免焊接,通过太阳能光伏板组件的设计,利用太阳能发电,为LED灯、电子显示屏和摄像机本体供电,节约能源,通过万向轮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可移动性能,LED灯和电子显示屏具有很好的警示提醒作用,摄像机本体用来录像,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大大提升了该一种便于移动的环保路障的使用功能性,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移动的环保路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移动的环保路障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移动的环保路障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移动的环保路障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支架、4连接架、5支腿、6万向轮、7安装架、8太阳能光伏板组件、9 LED灯、10显示板、11电子显示屏、12摄像机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亦骋,未经谭亦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27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