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板翻转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2605.7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8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兰加水;钟伟;沈淑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万新橡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4 | 分类号: | B29C33/44;B29C33/4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秦彦苏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板 翻转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板翻转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模具中,如图1所示,模具本体上设有相互配合成型的上板10’、中板20’和下板30’;成型开模后,上板10’、中板20’、下板30’分开,上板10’上升,下板30’不动,中板20’上升到上板10’和下板30’中间,产品在中板20’上。中板20’位置较低,操作者需要附身,一手将盛放产品的纸篓伸进模具本体内并置于中板20’下部,一手将中板20’上的产品一个个戳进纸篓,结束后移走纸篓并用气枪吹掉残留在模具本体上的毛边,完成脱模。此过程中,操作者容易烫伤,脱模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中板翻转模具,能够提高脱模效率,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板翻转模具,包括模具本体,该模具本体上设有相互配合成型的上板、中板和下板;所述中板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柱体;所述模具本体上还设有滑轨,该滑轨包括底板和盖板,盖板长度小于底板长度,盖板设置在部分底板上且盖板与该部分底板间形成与第一柱体相适配的滑槽;所述中板通过第一柱体装接在底板且可通过第一柱体沿底板滑动及在滑槽内滑动;通过中板滑出滑槽后以第一柱体为轴转动实现中板相对滑轨的翻转。
一实施例中:所述滑轨垂直于合模方向布置。
一实施例中:所述中板侧面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柱体,中板通过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装接在底板且可通过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沿底板滑动及在滑槽内滑动。
一实施例中:所述滑轨为两个,两个滑轨分别位于中板的两侧;所述中板的两侧侧面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柱体和至少一个第二柱体,中板通过其两侧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装接在两个滑轨的底板上且可沿底板滑动及在滑槽内滑动。
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用于与第二柱体相配合以限制中板沿底板滑动之极限位置的限位件。
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与盖板在中板滑动方向上的距离不小于中板在该方向上的长度。
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让位槽。
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有让位缺口。
一实施例中:所述中板上设有把手。
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在远离中板的一侧较厚,在靠近中板的一侧较薄;所述中板通过其第一柱体搭接在滑轨底板较薄的一侧上。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中板翻转模具,脱模操作的空间宽敞、明亮、安全,不易烫伤;还可减少员工操作的强度和难度,大大提高脱模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模具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板翻转模具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板与滑轨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板与滑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为成型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板与滑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为成型结束后,中板向前拉出至限位件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板与滑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三,为中板向上翻转至斜靠在上板上的示意图(上板未示出)。
附图标记:上板10;中板20,第一柱体21,第二柱体22,把手23;下板30;流道板40;滑轨50,底板51,限位件511,让位缺口512,让位槽513,盖板52,滑槽53。
现有技术中:上板10’;中板20’;下板30’;流道板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横”、“竖”、“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中的立体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查阅图2至图6,一种中板翻转模具,包括模具本体,该模具本体上设有上板10、中板20和下板30,还可设有流道板40,它们相互配合上下运动合模和开模以实现成型。其中,
中板20两侧的侧面各自设有一个第一柱体21和一个第二柱体22,中板20每一侧的第二柱体22和第一柱体21相互平行地前后间隔布置;中板20的前侧设有把手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万新橡胶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万新橡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26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胶模具部件连接用夹持紧固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弯管产品脱模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