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河湖污染水体修复的微生物净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2332.6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3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琪;许大为;赵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86 | 代理人: | 金迪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染 水体 修复 微生物 净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河湖污染水体修复的微生物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河湖水体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主要表现是河湖水体因接纳过量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污染物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黑臭。换言之,河湖水污染形成的根本在于:水体对污染物的接纳量小于水体对污染物的自净量。因此,对于河湖水污染的治理,要在关注截污控源的同时,还必须要建立“生物-生态修复”的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圈,恢复和强化河湖水体的自净能力。
生物-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是利用培育的微生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而微生物作为具备基础作用的分解者,河湖中污染物的降解主要依赖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因此,利用微生物修复治理受污染河湖水体一直是是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实际常见的应用方式是投加微生物菌种,即直接向污染水体中采取投洒的形式接入外源或从土著微生物中筛培的污染降解功能菌,发挥生物降解、净水作用。但是,由于河湖水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水体或是流动的、或受潮汐影响,单纯地采取投菌技术,由于微生物体型小,自身抗水流冲刷能力很弱,其作用可能随水流而减弱甚至消失。因此,常会采用生物填料挂膜的方式来增强微生物功能菌的抗冲刷能力,并最大化扩增微生物功能菌的生物量,强化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加快水质的改善速度,提高水体的修复效果。ZL201510743167.1公开了一种针对黑臭河道水质净化的仿生水草,其将微生物菌缓释和生物填料挂膜进行了融合,但因其生物填料位于缓释菌剂上方,受水体水平流的影响,从缓释菌剂包上孔释放出的菌剂按垂直上升路径到达生物填料尤其是生物填料上部比较困难,不易实现精准挂膜或挂膜不充分,影响整体微生物降解效果,此外,其填充的菌剂为单一菌种,对多种特征污染物综合作用有限。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河湖污染水体修复的微生物净水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河湖污染水体修复的微生物净水装置,包括中心柱状管、生物填料丝、净水微生物颗粒和安装固定件,所述中心柱状管两端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中心柱状管使用上管堵、下管堵进行封闭,所述上管堵、下管堵的内表面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中心柱状管管壁四周均匀布设小通孔,所述生物填料丝呈束状压固在小通孔之间的中心柱状管管壁上,所述净水微生物颗粒填充在所述中心柱状管内。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柱状管采用聚丙烯材料或聚乙烯材料中的一种注塑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生物填料丝为醛化纤维丝或维纶丝或涤纶丝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净水微生物颗粒主要由枯草芽孢杆菌、脱氮菌、光合细菌、活性酶、过氧化物、矿物载体按配比复合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小通孔的孔径为2~5mm。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固定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管堵上的挂环或设置在所述下管堵上的锥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生物填料紧邻菌剂缓释出孔,有利于微生物精准、快速挂膜;
(2)精选筛培多种不同功能优势菌和活性酶,进行合理配比、有机复合,具备协同增效作用;
(3)复合净水微生物颗粒中有机融合了过氧化物、矿物载体成分,提高了供氧的输送、利用效率和净水微生物的缓释作用;
(4)采用刚性管为骨架,无需另外使用配重物即可保证生物填料呈竖直、稳定状态挂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心柱状管管身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中心柱状管;2-生物填料丝;3-净水微生物颗粒;4-安装固定件;11-外螺纹;12-上管堵;13-下管堵;14-内螺纹;15-小通孔;41-挂环;42-锥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23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处理煤矿废水的复合流人工湿地结构
- 下一篇:伞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