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棘轮止血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2168.9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6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刚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32106 | 代理人: | 秦关华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棘轮 止血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尤其涉及止血带的结构。
背景技术
止血带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由于伤者在突发性情况下受伤引起失血,需要伤者自我完成止血操作,以单人单手完成操作为最佳。
现有的旋压式止血带主要包括主带、收紧带、自粘带、绞棒固定夹和绞棒。自粘带缝制在主带上并留有出口,收紧带设置在主带与自粘带之间并从出口穿出,主带的一端、收紧带的一端、自粘带的一端均为自由端并相互缝制,主带、收紧带和自粘带共同穿过绞棒固定夹的一端,收紧带从出口穿出后又穿过绞棒,收紧带和自粘带共同穿过绞棒固定夹的另一端并相互缝制并连接连接扣。这种结构的止血带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通过旋转绞棒并将绞棒卡在绞棒固定夹内,使收紧带收紧进行止血。需要操作者不停地旋转绞棒,不够方便、快速。2、在勒紧一段时间后须放松,使血液循环防止末端组织坏死。在放松时通过旋松绞棒,绞棒旋松一圈嫌多太松,由于松的太快导致血崩,旋松半圈绞棒又无法固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方便、止血效果好的棘轮止血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棘轮止血带,包括织带,所述织带的一端连接收放装置,收放装置包括底座、上盖、连接轴、上止回片、下止回片和两个棘轮;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在上盖的一端内侧并通过连接轴相铰接,所述棘轮包括棘轮本体,在棘轮本体的外周均布若干个棘齿,若干个棘齿旋转对称设置,在棘轮本体的中间设置通孔,在棘轮本体的通孔内连接轮杆;在所述连接轴上设置卡槽,连接轴穿过两个棘轮的通孔,轮杆卡在连接轴的卡槽内,每个棘轮分别位于底座与上盖之间;所述上止回片连接上盖V形弹片,上盖V形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在上盖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上盖活动孔,上止回片的两侧设置在上盖活动孔内,上止回片远离上盖V形弹片的一侧设置在两个棘轮的棘齿处;所述下止回片包括止回片本体和两个限位片,止回片本体连接底座V形弹片,底座V形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两个限位片分别一体设置在止回片本体的两侧,在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底座活动孔,两个限位片分别伸出活动孔,每个限位片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相应的棘轮的棘齿处;在所述底座上连接连接扣,所述织带的一端与连接轴连接,织带的另一端与连接扣连接。
使用时,织带绕在肢体的受伤处,由于织带的一端与连接扣连接,另一端通过收放装置进行收紧。收紧时,1、打开上盖,由于上止回片卡在棘齿处,通过转动上盖带动棘齿转动,棘轮转动从而带动连接轴转动,织带便绕在连接轴上。同时下止回片初始位于棘齿处,当棘轮转动时,下止回片在底座V形弹片的弹力下缩回与棘齿分离。当棘轮停止转动时,下止回片卡在底座V形弹片的弹力下伸出,卡在下一处的棘齿。2、将上盖向相反方向复位,由于下止回片卡在棘齿处,棘轮不能向相反方向转动。同时由于在上盖V形弹片的弹力下,上止回片缩回与棘齿分离。当上盖停止转动时,上止回片在上盖V形弹片的弹力下伸出卡在下一处的棘齿。3、将以上两步循环操作,便可将越来越多的织带绕在连接轴上,止血带便越收越紧。放松时,将上止回片和下止回片缩回,都不对棘齿进行限位,抽拉织带便可拉长。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只需单人单手将上盖向外打开、复位、打开、复位……循环进行便可将止血带越收越紧,方便又迅速。
为了可以进行少量的放松,所述连接扣包括底片、压片和扭簧,压片与底片通过销轴相铰接,扭簧套在销轴上,扭簧的一端抵着底片、另一端抵着压片,在压片远离销轴的一端设置固定齿,所述织带位于固定齿与底片之间。少量放松时,压住压片的一端,另一端便会抬起,压片与底片不能紧紧压在一起,从而松开少量的织带。
为了便于生产和安装,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两块底座侧板,两块底座侧板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两侧,在两块底座侧板上分别设置底座轴孔;所述上盖包括盖板和两块上盖侧板,两块上盖侧板固定连接在盖板的两侧,在两块上盖侧板上分别设置上盖轴孔;所述连接轴穿置在两个上盖轴孔、两个棘轮的通孔和两个底座轴孔内,将上盖、底座和两个棘轮连接,所述底座侧板、棘轮、上盖侧板由内至外依次设置在织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立体图。
图4为图2中A-A向视图。
图5为收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向视图。
图7为图5的后视图。
图8为图7中C-C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刚,未经沈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21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花洒(花瓣a1016)
- 下一篇:取暖器(DH-QN0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