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输送管路扩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7734.7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5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翟会超;闫满志;王爱东;宋爱东;胡巍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5/04 | 分类号: | E21D5/04;E21D5/1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13108 | 代理人: | 陈长庚 |
地址: | 06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输送 管路 扩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输送管路,属于混凝土输送管路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下矿山竖井掘砌施工过程中,往往通过立模、稳模、浇筑混凝土完成井壁的支护。随着井深的延伸,需要利用吊桶向浇筑工作面下放混凝土,工作效率低,且容易影响井下浇筑作业的连贯性。
为加快施工效率,通常运用长距离管路进行混凝土输送,但利用长距离管路向下输送混凝土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影响混凝土井壁浇筑质量与强度,使井壁浇筑质量不合格,最终导致返工,甚至影响井下掘进作业面的施工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管路扩大器,加设到混凝土输送管路中,减缓混凝土离析,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输送管路扩大器,包含扩大器壳体、第一层缓冲锥面、第二层缓冲锥台面、第三层缓冲锥面和支撑杆,扩大器壳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层缓冲锥面、第二层缓冲锥台面和第三层缓冲锥面,所述第一层缓冲锥面、第二层缓冲锥台面和第三层缓冲锥面的中心线与扩大器壳体的中心线重合,第一层缓冲锥面、第二层缓冲锥台面和第三层缓冲锥面均通过支撑杆固定在扩大器壳体内,所述第一层缓冲锥面和第三层缓冲锥面的底面直径小于扩大器壳体的内径,所述第二层缓冲锥台面上端的直径等于扩大器壳体的内径,第二层缓冲锥台面下端的直径小于扩大器壳体的内径。
所述第一层缓冲锥面、第二层缓冲锥台面和第三层缓冲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50°—60°。
所述扩大器壳体与混凝土输送管路同中心线布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沿着混凝土输送管路向下溜,进入扩大器壳体后,首先经过第一层缓冲锥面,再经过第二层缓冲锥台面,最后经过缓冲锥面,通过三层缓冲作用可使混凝土骨料与胶结材料水泥浆再次融合,避免出现离析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避免混凝土离析现象,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维护施工安全,防止井壁浇筑作业返工,确保工序顺行,对深井快速施工具有积极意义,对地下矿山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中:扩大器壳体1、第一层缓冲锥面2、第二层缓冲锥台面3、第三层缓冲锥面4、支撑杆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2,一种混凝土输送管路扩大器,包含扩大器壳体1、第一层缓冲锥面2、第二层缓冲锥台面3、第三层缓冲锥面4和支撑杆5,扩大器壳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层缓冲锥面2、第二层缓冲锥台面3和第三层缓冲锥面4,所述第一层缓冲锥面2、第二层缓冲锥台面3和第三层缓冲锥面4的中心线与扩大器壳体1的中心线重合,第一层缓冲锥面2、第二层缓冲锥台面3和第三层缓冲锥面4均通过支撑杆5固定在扩大器壳体1内,所述第一层缓冲锥面2和第三层缓冲锥面4的底面直径小于扩大器壳体1的内径,所述第二层缓冲锥台面3上端的直径等于扩大器壳体1的内径,第二层缓冲锥台面3下端的直径小于扩大器壳体1的内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层缓冲锥面2、第二层缓冲锥台面3和第三层缓冲锥面4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50°—60°,第一层缓冲锥面2、第二层缓冲锥台面3和第三层缓冲锥面4各通过3个支撑杆5固定。
当竖井工作面需要井壁长距离浇筑时,可在井内提前安置长距离输送管路,并在一定距离加设一个本混凝土输送管路扩大器。浇筑时,混凝土由地表混凝土制备站或商用混凝土罐车直接卸料,混凝土沿着长距离管路向下溜,每隔一定距离就会进入扩大器壳体1。进入扩大器壳体1后,首先经过第一层缓冲锥面2,再经过第二层缓冲锥台面3,最后经过缓冲锥面4,通过三层缓冲作用可使混凝土骨料与胶结材料水泥浆再次融合,避免出现离析现象。最终通过工作面出的软管浇入模板内侧形成混凝土井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77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