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7121.3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0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艾维东;艾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欧金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06 | 分类号: | F16K17/06;F16K1/36;F16K1/42;F16K1/46;F16K2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李华华 |
地址: | 401519***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硬 密封 组合 新型 调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
背景技术
调压阀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石油或天然气输送管路中的阀门。
现有的调压阀结构形如公告号为CN203131138U,名为“一种调压阀”的专利所示的结构(参见本说明书附图1),该调压阀由手轮1、阀杆5、弹簧6、阀座9、阀体10组成,其阀体10内装有一个内套7,内套7上开有泄气槽,内套7下部装有阀芯8,阀芯8开有4个泄气孔,阀体10上部装有一个压帽4,压帽4外圆有压力刻度值,阀杆5上端装有环形指针3,环形指针3由背帽2压紧在阀杆5上。上述调压阀在使用时,通过旋转手轮1带动阀杆5上下移动来调节弹簧6的弹力,从而通过调节该弹力来改变阀芯8与阀座9之间的密封压力。
但上述调压阀存有不足之处:因为阀芯8下端为尖端的圆锥形结构,阀座9中部为柱形圆孔。且当阀芯8的圆锥形结构外侧面与阀座9的柱形圆孔的上端边缘相接触后形成一圈圆形线型密封面,并将阀体内的过流通道关闭,但线型密封面的密封性能较差,容易导致泄漏事故发生。
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结构合理,使得过流通道关闭后密封性更好的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得过流通道关闭后密封性更好的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包括阀体、阀座、阀芯和调压机构;
所述阀体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条形的过流通道,且所述过流通道的一端为进流口,另一端为出流口;
所述阀座整体为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流通道内部的筒状结构,所述阀座的外侧面与所述过流通道的侧壁之间密封相连,所述阀座的中空部分与所述过流通道贯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上远离所述进流口的一端为内锥形软硬密封端,所述内锥形软硬密封端与阀芯相配合来实现过流通道的关闭或导通;
所述阀芯整体为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阀体上的条形结构,且所述阀芯的一端为外锥形硬密封端,另一端为受力端;所述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能够与所述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相插接或远离,所述阀芯的受力端与安装在阀体上的所述调压机构的施力部相抵接,且所述调压机构用于调节所述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与所述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之间的接触压力;
所述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的外侧面与所述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的内侧面均为相互匹配的锥形面,并能够在接触后共同形成锥形软硬密封组合的双密封结构。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调压阀中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的外侧面与所述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的内侧面均为相互匹配的锥形面,且能够在接触后共同形成锥形软硬密封组合的双密封结构,这样一来,在保证整体结构紧凑合理的前提下,通过该锥形密封面来增大了密封连接面的面积,提升了过流通道的关闭后的密封效果;此外,还能够利用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内侧的锥形面来对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构成限位,使得阀芯的位移控制更为准确可靠。除此之外,在上述锥形密封面处设置环形密封圈的结构,进一步提升了锥形密封面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的内侧面凹陷形成有至少一圈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卡接设置有所述环形密封圈。
采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后,在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与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相插接的过程中,环形面密封圈在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下压作用力下会变形,并充分填充满在上述环形凹槽内进行限位,有效防止环形密封圈从环形凹槽中脱落。
作为优选,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还包括一个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整体套接固定在所述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的外部,且所述限位套筒上邻近阀芯的一端边缘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有抵挡环;所述抵挡环与所述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的端面相抵接,所述抵挡环的内侧面为与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的外侧面相互匹配的锥形面;所述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的端面内侧下凹形成有一个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与所述抵挡环的内侧端共同围成一个所述环形凹槽。
采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后,即可通过“抵挡环的内侧面为与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的外侧面相互匹配的锥形面”的结构来提高阀座与阀芯相接触后的密封面的面积,提升密封效果。此外,又通过“抵挡环的内侧端下方的所述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的端面下凹形成有一个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与所述抵挡环的内侧端共同围成一个所述环形凹槽”的结构来将环形密封圈夹压在环形凹槽内,确保环形密封圈设置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欧金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欧金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71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式切纸装置
- 下一篇:车险的推荐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