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细长型扬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6729.4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2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井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151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长 扬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声器,特别涉及一种细长型扬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扬声器大多数为圆盘形结构,这种结构的扬声器符合声学结构的发声原理,随着电子产品结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对扬声器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细长型的扬声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细长型的扬声器不同于圆盘形的扬声器,由于音圈周围的纸盘不再是圆盘形,音波的传递频率受到细长型纸盘的影响,因此对扬声器的多种材质、扬声器的内部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鉴于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细长型扬声器,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细长型扬声器,确保在解决某些结构的电子产品对细长型结构要求的同时,能够保证扬声器具有良好的音质。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细长型扬声器,包括:
长方体结构的扬声器主体;
嵌入所述扬声器主体的漏斗状盆架,
其中,所述盆架的端口与所述扬声器主体相配接,且与所述扬声器主体的其中一个长端面相通,所述盆架的端口由弹波所覆盖,所述弹波的中心连接有音圈,所述弹波的边缘设有一圈折环,所述扬声器主体的长宽之比为4:1~6:1。
优选的是,所述扬声器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左固定环与右固定环。
优选的是,所述左固定环与右固定环内分别套设有左缓冲圈与右缓冲圈。
优选的是,所述盆架的漏斗状凹槽内套设有振膜,所述振膜的开口处与所述折环一体式相接。
优选的是,所述盆架的底部设有圆环形的磁钢。
优选的是,所述盆架的外表面与所述扬声器主体之间设有至少一个T字形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一体式相接的圆弧部与直线部,所述圆弧部具有与所述盆架的外表面相匹配的弧形凹面,所述圆弧部与所述盆架相固接,所述直线部与所述扬声器主体相固接。
优选的是,所述盆架由PC/ABS合金制成。
优选的是,所述磁钢为N42耐高温磁钢。
优选的是,所述音圈由EI耐高温音圈线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在解决某些结构的电子产品对细长型结构要求的同时,能够保证扬声器具有良好的音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细长型扬声器的俯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细长型扬声器的主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细长型扬声器的仰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细长型扬声器的频率-响度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参照图1及图3,细长型扬声器100包括:
长方体结构的扬声器主体110;
嵌入扬声器主体110的漏斗状盆架,
其中,所述盆架的端口与扬声器主体110相配接,且与扬声器主体110的其中一个长端面相通,所述盆架的端口由弹波120所覆盖,弹波120的中心连接有音圈130,弹波120的边缘设有一圈折环140,扬声器主体110的长宽之比为4:1~6: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盆架的端口与扬声器主体110的长端面111相配接。
参照图1及图2,扬声器主体110的两端分别设有左固定环112与右固定环113。在一实施方式中,左固定环112与右固定环113内分别套设有左缓冲圈112a与右缓冲圈113a,左缓冲圈112a与右缓冲圈113a可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盆架的漏斗状凹槽内套设有振膜,所述振膜的开口处与折环140一体式相接。
参照图3,所述盆架的底部设有圆环形的磁钢150,所述盆架的外表面与扬声器主体110之间设有至少一个T字形的固定架114,固定架114包括一体式相接的圆弧部114a与直线部114b,圆弧部114a具有与所述盆架的外表面相匹配的弧形凹面,圆弧部114a与所述盆架相固接,直线部114b与扬声器主体110相固接。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盆架的左右两侧对称的设有固定架114。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盆架由PC/ABS合金制成。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磁钢为N42耐高温磁钢。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音圈由EI耐高温音圈线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井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井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67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