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电设备智能合闸保护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6629.1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4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纪广欣;张大军;王家超;葛承春;张旭东;刘乃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蓬莱市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21/54 | 分类号: | H01H21/54;H01H21/36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7225 | 代理人: | 张增辉 |
地址: | 265600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设备 智能 合闸 保护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配电设备智能合闸保护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配电设备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设备,配电设备内部一般都装配有大量重要的电元器件,这些电元器件起到对输电、配电等功能的控制,但配电设备往往会出现诸如电路短路、内部过热等危险情况发生,这些状况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则会对配电设备内部的电元器件造成损坏,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配电设备智能合闸保护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设备智能合闸保护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配电设备智能合闸保护控制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固定安装有闸座,闸座一侧设有闸刀片,闸刀片靠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均贯穿设有第一定位杆,两个第一定位杆均固定在外壳的内壁上,闸刀片远离闸座的侧面和第一连接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架的一侧设有涡轮,涡轮轴连接电机,电机通过导线和开关连接,且涡轮的上下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内均设有第二定位杆,第二定位杆通过固定架固定在外壳上,且第一蜗杆通过连接块和第二连接架固定连接,第二蜗杆通过连接块和第一连接架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滑块,滑块滑动设于外壳的内壁上,且滑块上活动设有第二活动杆,闸刀片上活动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活动杆,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之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通过轴转动设于外壳的两侧内壁之间。
优选的,第一定位杆远离外壳内壁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二限位块。
优选的,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内部均设有限位槽,第二定位杆位于限位槽内的杆体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一限位块。
优选的,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的长度和直径均相等,且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上螺纹环绕方向相反。
优选的,滑块的底面固定设有T形凸出,外壳上下侧壁内均设有T形滑槽,T形凸出嵌套设于T形滑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配电设备智能合闸保护控制装置在外壳内设置闸座和闸刀片,在闸刀片的一侧设置与电机轴连接的涡轮,在涡轮上下两侧均啮合设置蜗杆,通过开关控制电机的启动,实现涡轮的转动,从而带动两个蜗杆朝相反方向移动,进而通过连接架和连接杆同时实现闸刀片的左右移动,也就实现闸刀片和闸座之间的接触和分离,达到控制合闸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蜗杆内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中:外壳1、闸座2、闸刀片3、第一定位杆4、第一连接架5、涡轮6、电机7、开关8、第一蜗杆9、第二蜗杆10、第二定位杆11、固定架12、连接块13、第二连接架14、滑块15、第一活动杆16、第二活动杆17、连接杆18、限位槽19、第一限位块20、第二限位块21、T形凸出22、T形滑槽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蓬莱市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蓬莱市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66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服装加工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洗涤剂检测投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