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峰谷电价的智能充电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256014.9 | 申请日: | 2017-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8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 发明(设计)人: | 舒景东;刘龙;王骏东;熊音笛;杨同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7/04 | 分类号: | H02J7/04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薛玲 |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价 智能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峰谷电价的智能充电器。
背景技术
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白天和晚上10点之前,在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8 点这样的时间段内用电负荷小,所以电网公司设置了谷电时段,在此时段内电价低于峰电时段的电价,所以在谷电时段内用电可以有效节省电费。对于目前的普通充电器,用户用其在谷电时间给手机,移动电源等充电时,充满后,充电器无法自动断开与市电的连接,虽然手机,移动电源等内部有充电保护,但是充电器一直连接在市电上,有一定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峰谷电价的智能充电器,可设置谷电时段,充电器可在谷电时段自动为所接负载充电,充电完毕或者负载被拔出时可自动断开与市电的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峰谷电价的智能充电器,包括客户端和充电器;
所述充电器包括控制器、通信模块、继电器模块、控制供电模块、输出供电模块、输出电流检测模块、电池、电池电量检测模块;
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通信模块连接到所述客户端,所述继电器的控制器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电能输入端连接市电、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供电模块和所述输出供电模块;通过客户端设置峰谷电时段,控制器在谷电时段接通继电器模块和输出供电模块,开始为负载充电;
所述控制供电模块包括给所述继电器模块、控制器、通信模块供电的供电电路和给所述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
所述电池可在充电器未连接到市电时给所述继电器模块、控制器、通信模块提供电能;
所述输出供电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器和负载,控制器可控制输出供电模块是否给负载充电;
所述电池电量检测模块连接到电池和控制器,检测电池剩余电量,所得信息传输给控制器;
所述输出电流检测模块连接到所述输出供电模块和控制器,检测是否有负载接入和是否完成对负载的充电,并将所得信息传输给控制器,从而控制继电器模块是否断开与市电的连接。
进一步,所述继电器模块包括封装壳体、继电器、设置在继电器上的第一金属触点、设置在继电器上方的杠杆、设置在杠杆下部的第二金属触点、设置在杠杆上部的按钮、设置在杠杆与壳体底部之间的弹簧;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第二金属触点正对,弹簧处于原长时第一金属触点与第二金属触点分离。按下按钮使第一金属触点与第二金属触点接触从而接通继电器,松开按钮后,如果控制器给继电器接通信号,则继电器继续接通,否则继电器断开市电输入。
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上的客户端设置峰谷电时段,充电器在谷电时段自动开始为负载充电,可为用户节省电费。同时在检测到负载充电完成后或者无负载连接时,控制继电器断开市电的连接,可消除充电器一直连接到市电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峰谷电价的智能充电器,包括客户端和充电器。充电器包括控制器、通信模块、继电器模块、控制供电模块、输出供电模块、输出电流检测模块、电池、电池电量检测模块。
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连接到客户端,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继电器模块的控制器端连接控制器,电能输入端连接市电,电能输出端连接控制供电模块和输出供电模块,通过客户端设置峰谷电时段,控制器在谷电时段接通继电器模块和输出供电模块,开始为负载充电。
控制供电模块包括给所述继电器模块、控制器、通信模块供电的供电电路和给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电池可在充电器未连接到市电时给所述继电器模块、控制器、通信模块提供电能。
输出供电模块连接控制器和负载,控制器可控制输出供电模块是否给负载充电。
电池电量检测模块连接到电池和控制器,检测电池剩余电量,所得信息传输给控制器。输出电流检测模块连接到所述输出供电模块和控制器,检测是否有负载接入和是否完成对负载的充电,并将所得信息传输给控制器,从而控制继电器模块是否断开与市电的连接。
控制器采用MSP430单片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60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地端子
- 下一篇:一种实现远场拾音的无源麦克风音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