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的针灸收纳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5981.3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1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柴增辉;柴若琦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B65D6/2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07235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架 针灸盒 中医 连接板 支撑板 可拆卸的 固定槽 连接头 收纳盒 针灸 本实用新型 活动钢珠 交叉感染 侧面 通孔 针插 拆卸 消毒 携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的针灸收纳盒,通过在固定架的侧面增加固定槽,在针灸盒的外侧增加连接板,再将连接板插在固定槽内,将针灸盒侧面的活动钢珠固定在固定架上的通孔内,便于将针灸盒固定住;再在固定架和支撑板的外设置连接板,并在支撑板上增加连接头,通过连接头连接其他的固定架,便于增加固定架的长度,使固定架和支撑板之间增加更多的针灸盒,方便中医将针插在针灸盒内,且固定架容易拆卸,方便中医携带;固定架中可以放置多个针灸盒,能够将中医的不同的针区分开来,可以将中医使用过的针放在一个空的针灸盒内,便于中医回去后将使用过的针消毒干净,能够避免交叉感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灸收纳盒,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的针灸收纳盒。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通常医生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后,经常直接将针插入布袋中,或简单用手拿针消毒棉擦拭,这样达到完全消毒的目的,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而中医治疗不同的病症需要不同大小的针,因而,中医会收集多种针,传统的布袋无法将各种针区分出来,中医在治疗时,取用都不方便,且当中医针收集多时,布袋较小,插针不方便,甚至容易将中医的手扎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的针灸收纳盒,解决了目前中医通常将针插在布袋中,但是当中医收集的针过多时,布袋插针较少,插多了容易将手扎到,且中医使用过针后对针简单的消毒,再将针插在布袋中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的针灸收纳盒,包括若干个固定架、支撑板和针灸盒,相邻的固定架之间均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板将每个固定架分隔成对称的两半,所述固定架向内对称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槽,所述针灸盒上对称的两侧均固定有向外延伸的一号连接板,且该两个一号连接板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槽内,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针灸盒上连接有一号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与通孔相对应的活动钢珠,一侧的支撑板外还固定有二号连接板,所述二号连接板向外一侧与支撑板相对称的位置固定有两个连接头,一个连接头的连接端开有方孔,且该连接头的对称的侧边上开设有通孔,另一个连接头的连接端开有螺孔,所述二号连接板通过连接头与固定架相连接,该固定架上与连接头相连接的一侧分别固定有相对应的方形连接块和圆形连接块,且该圆形连接块外布满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针灸盒上设置有盖子,所述针灸盒内固定有海绵,且海绵的高度高于针灸盒盒身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针灸盒的宽度小于相邻的固定架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针灸盒的长度小于固定架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针灸盒的高度与半个固定架的高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固定架的侧面增加固定槽,在针灸盒的外侧增加一号连接板,再将一号连接板插在固定槽内,将针灸盒侧面的活动钢珠固定在固定架上的通孔内,便于将针灸盒固定住;再在固定架和支撑板的外设置二号连接板,并在二号连接板上增加连接头,通过连接头连接其他的固定架,便于增加固定架的长度,使固定架和支撑板之间增加更多的针灸盒,方便中医将针插在针灸盒内,且固定架容易拆卸,方便中医携带;固定架中可以放置多个针灸盒,能够将中医的不同的针区分开来,可以将中医使用过的针放在一个空的针灸盒内,便于中医回去后将使用过的针消毒干净,能够避免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的针灸收纳盒的整体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柴增辉;柴若琦,未经柴增辉;柴若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59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