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5483.9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0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冯裕良;孙雯;马洪斌;李雅倩;乔雨晴;张伟洋;张建军;翟楷文;张文静;张燕;黄风婷;石琳;孙伟;杨雅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C9/15 | 分类号: | B63C9/15;B63C9/20;B63C9/18;B63C9/13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巧婵 |
地址: | 245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器 救生圈 本实用新型 主体箱 电学结构 机械结构 救生设备 牵引装置 牵引绳 风浪 救援 伤害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多功能救生器,所述救生器包括救生圈,所述救生圈上设有主体箱以及设置在主体箱上用于与使用者相连接的牵引装置。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使用方便,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和电学结构相配合,实现对使用者的救援,并且通过牵引绳的设计可以实现该救生器可以很好的与使用者连接在一起,避免因为风浪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救生器与使用者分离,进而减少救生器与使用者分离而造成使用者受到伤害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多功能救生器。
背景技术
海上天气变化多端,人们坐船出行时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了预防海上风险,我们不可避免的需要装载救生圈,但是充气过后的救生圈占据空间较大,所以佩戴数量有限,对于救生筏之类,这类救生装置成本较高,而且携带也非常的不便,所以就需要一种方便携带,同时不仅可是实现救生,还可以起到多用途,多功能的救生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途装载体积小的救生设备。
为实现这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救生器,所述救生器包括救生圈,所述救生圈上设有主箱体以及设置在主箱体上用于与使用者相连接的牵引装置。
所述牵引装置包括与主箱体相连接的牵引绳以及在牵引绳端部设有用于与使用者手腕相连接的连接套环。
所述主箱体上设有用于收放牵引绳的收放组件,所述收放组件包括用于存储牵引绳的收放壳体以及用于缠放牵引绳的存放轴,所述存放轴连接有用于存放轴转动的手柄。
在牵引绳上设有用于使用者水下呼吸的输气管以及在输气管端部设有与人脸相适配的呼吸面罩,在输气管靠近呼吸面罩的一端设有单向阀。
所述主箱体内设有用于饮用的淡水以及用于取暖的暖贴。
所述主箱体上设有用于警示的警示组件,所述警示组件包括用于求救的扬声器以及用于为扬声器提供电力的电源,还包括与电源和扬声器串联的控制开关,所述警示组件外部设有用于防水的防水袋。
所述主箱体下端设有用于辅助提升浮力的仿安全气囊系统。
所述仿安全气囊系统包括设置在主箱体上的气囊以及在气囊上设有水压传感器,所述气囊与气囊启动器相连接,所述气囊启动器通过导线依次与智能芯片以及GPS相连接,气囊启动器包括用于接收水压传感器信号并用于发送指令的气囊控制器,气囊控制器与气囊发生器相连接。
所述仿安全气囊通过连接线与牵引绳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使用方便,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和电学结构相配合,实现对使用者的救援,并且通过牵引绳的设计可以实现该救生器可以很好的与使用者连接在一起,避免因为风浪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救生器与使用者分离,进而减少救生器与使用者分离而造成使用者受到伤害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结构示意图。
1、主箱体,2、仿安全气囊系统,3、连接绳,4、手柄,5、牵引绳,6、存放轴,7、收放壳体,8、压力传感器,9、救生圈,10、连接套环,11、输气管, 12、呼吸面罩,13、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学院,未经黄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54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野外救生自动充气设备
- 下一篇:一种救生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