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处理生活垃圾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5164.8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82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任浩华;赵月晶;张安强;周方远;肖磊;吴道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C10B53/00;C10B57/00;C10J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生活 垃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化工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处理生活垃圾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急剧增加,目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2亿吨,且每年还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全国大城市中有2/3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
目前垃圾处理常用的填埋、堆肥方式已陷入占用大量用地、堆肥产品无销路的困境,而垃圾焚烧处理的方式始终无法摆脱二噁英污染的问题,并且产生大量的飞灰,飞灰的处理远不如人意,成为生活垃圾焚烧全过程污染控制和风险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随着经济的发展,碳减排已成为关注的课题。作为生活垃圾热解处理技术,在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CO2。CO2既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对温室效应的贡献达到55%,又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目前,CO2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采油行业、气体保护焊及化工合成等领域,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与CO2增长的产能相比,每年用于生产消耗的CO2量仅占总产量的一少部分,大量的CO2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而排放到大气中,加剧温室效应,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不论从资源还是能源的角度来说,开发更多的CO2利用技术都是势在必行的。
因而,现有的处理生活垃圾的手段仍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处理生活垃圾的系统。采用该系统可以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同时可以将温室气体CO2资源化利用,特别适用于技术推广和规模化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处理生活垃圾的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具有生活垃圾入口、有机垃圾出口和无机垃圾出口;热解装置,所述热解装置具有有机垃圾入口、高温热解油气出口、热解炭出口和热解尾气出口,所述有机垃圾入口与所述有机垃圾出口相连;二氧化碳捕集单元,所述二氧化碳捕集单元具有尾气入口和二氧化碳气体出口,所述尾气入口与所述热解尾气出口相连;第一节能脱酸装置,所述第一节能脱酸装置具有高温热解油气入口、二氧化碳气体入口、降温脱酸后热解油气出口和预热后二氧化碳气体出口,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入口与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出口相连,所述高温热解油气入口与所述高温热解油气出口相连;第一气化装置,所述第一气化装置具有预热后二氧化碳入口、煤料入口和还原气出口,所述预热后二氧化碳入口与所述预热后二氧化碳出口相连;气基竖炉,所述气基竖炉具有还原气入口、含铁矿料入口和还原铁出口,所述还原气入口与所述还原气出口相连。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处理生活垃圾的系统通过将生活垃圾预处理后供给至热解装置进行热解处理,以便得到高温热解油气、热解炭和热解尾气;其中,热解尾气进入二氧化碳捕集单元进行二氧化碳捕集,进而将捕集得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供给至第一节能脱酸装置中进行换热和脱酸处理,以便将二氧化碳气体预热,预热后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第一气化装置,通过二氧化碳将煤料气化为高纯一氧化碳,并将高纯一氧化碳作为还原气供给至气基竖炉中作为还原气使用。由此,本申请的系统通过将生活垃圾热解得到的热解尾气经多步处理转化为气基竖炉用还原气,实现了热解尾气的资源化利用,同时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特别适用于技术推广和规模化生产。
任选的,所述处理生活垃圾的系统进一步包括:热解油气净化单元,所述热解油气净化单元具有降温脱酸后热解油气入口、热解油出口和热解气出口,所述降温脱酸后热解油气入口与所述降温脱酸后热解油气出口相连;发电单元,所述发电单元具有燃料入口、水蒸汽出口和燃烧尾气出口,所述燃料入口与所述热解油出口相连,所述燃烧尾气出口与所述尾气入口相连。由此,可以利用从生活垃圾热解得到的热解油气中分离得到的热解油进行发电,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的资源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51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抬头显示器的防尘卷帘机构
- 下一篇:一种综合分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