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抑制管路负压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4888.0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2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丁怡;杨高;王新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55/07 | 分类号: | F16L55/07;F16L4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刘丽萍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管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路设计领域,具体涉及抑制管路负压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抑制管道负压产生的领域多见于城市供水管网、发电站机组及大型锅炉等,应用最多的为“真空补偿器”,原理采用“补入空气法”,原理为:在进水端和出水端的密闭水罐顶部装上一个吸气阀,在水泵抽水流量大于管网进水流量而产生真空时打开吸气阀吸入大气,使密闭水罐成为在大气压力下的开口容器,从而消除负压。但这种方法吸气阀中的浮子阀多用机械结构器件,可靠性较低,曾出现过将进水管吸瘪的故障,并且结构复杂,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涉及抑制管路负压的装置,用于解决负压造成的管壁内陷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抑制管路负压的装置,包括上半腔体、球状浮子、下半腔体、三通管;
所述三通管为T形管件,由侧管及沿所述侧管径向贯穿连接的主管构成;
所述上半腔体为球冠薄壳形状,并且沿球冠轴向设置贯穿圆孔一;
所述下半腔体由圆环端及沿所述圆环端轴向连接的球壳端组成,所述球壳端设置一个连通所述圆环端的圆孔二;所述圆环端套装在所述主管内,所述球壳端与所述上半腔体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球壳,在所述完整球壳内腔中布置所述球状浮子,所述球壳端内腔焊接有用于阻挡所述球状浮子堵死所述圆孔二的横梁。
优选地是,所述下半腔体上的所述圆环端与所述主管、以及所述下半腔体上的所述球壳端与所述上半腔体都通过螺纹相连。
优选地是,所述上半腔体为半球壳。
优选地是,所述圆孔二沿所述圆环端轴线方向布置。
优选地是,所述横梁位于所述圆孔二与所述球壳端内腔交接处,并且所述横梁沿所述圆环端径向方向焊接。
优选地是,所述球状浮子为实心球体。
优选地是,所述球状浮子为空心球体,并在该空心球体型腔内填入配重物。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抑制管路负压的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避免因管路两端系统设备停止工作时,管路内部由于流体的快速停止产生负压并微颤,并且结构简单小巧,无复杂机械结构,满足多种情况下的使用要求,浮子采用实心球体,可靠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抑制管路负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抑制管路负压的装置中下半腔体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抑制管路负压的装置中下半腔体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上半腔体、2-球状浮子、3-下半腔体、4-三通管、11-圆孔一、31-圆环端、32-球壳端、33-圆孔二、34-横梁、41-侧管、42-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抑制管路负压的装置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48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利工程用管道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管端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