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电复合感温光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4358.6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2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楼彬;许增宾;王建军;吴利言;俞桦;季艳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富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22 | 分类号: | H01B11/22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1 | 代理人: | 姚宇吉 |
地址: | 31140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 复合 光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电复合感温光缆。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信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发展,光传感技术代替传统电子传感技术在煤矿、电力、消防安全和民生领域等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纤传感器与传统电子传感器相比较,具有一系列的优点:灵敏度高、耐腐蚀、传输容量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结构简便、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等。
现有的感温光缆无法兼顾导电功能;对于某些既要监控温度又要有一定的供电的单独或偏远区域,例如煤矿区、危险品消防仓库或基站等,一般需要同时敷设供电导体和光缆以满足使用,造成施工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同时供电导体内含有色金属铜,还容易引起偷盗,造成断电和通信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光电复合感温光缆,解决了现有感温光缆无法兼具导电功能,导致施工成本高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电复合感温光缆,包括:松套管、护套保护层;所述松套管、护套保护层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所述松套管内设有光纤,所述光纤与松套管之间填充有纤膏;所述护套保护层内部还穿有若干个与光纤并列的金属导体。
本实用新型的光电复合感温光缆通过在护套保护层内设有导体进行导电,使得光电复合感温光缆兼具部分的电缆导电功能;满足了某些单独或偏远区域既要监控温度又要有一定的供电的需求,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导体还承担着为光缆提供抗拉力,省去了内层的非金属抗拉层,提高了热传导效果,提升光缆感温效率。
可选的,所述金属导体外表面还包套有导体绝缘层。为了保护金属导体,在其外表面设有导体绝缘层。
可选的,所述松套管与护套保护层之间还设有不锈钢铠装层和屏蔽层;所述不锈钢铠装层套设在松套管外表面;所述屏蔽层设置在不锈钢铠装层外部。设置不锈钢铠装层可以有效增加光缆的抗侧压性能,而屏蔽层可以屏蔽外界电压对不锈钢铠装层产生的电压。
可选的,所述导体绝缘层与护套保护层最外侧厚度不小于0.8mm;所述导体绝缘层的外表面与屏蔽层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不小于0.5mm。设置导体绝缘层与护套保护层最外侧厚度不小于0.8mm;所述导体绝缘层的外表面与屏蔽层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不小于0.5mm,有效地保护金属导体和确保导体绝缘性能,降低了导体通电时发热对光缆的影响。
可选的,所述纤膏的动力粘度大于或等于6000mpa.s。本实用新型采用填充式结构,虽然导热阻水纤膏可以很快的传导温度到感温光纤,但是如果在垂直布放使用环境中,很容易造成松套管内的纤膏在长期的受热环境下产生滴流现象,从而影响和污染使用环境。本实用新型控制纤膏的动力粘度大于或等于6000mpa.s,避免了纤膏发生滴流现象。
可选的,所述纤膏的可燃指数大于或等于300℃。由于纤膏一般属于可燃易燃物质,还容易引起安全隐患;纤膏的可燃指数大于或等于300℃提高了其阻燃性能。
可选的,所述护套保护层外表面向外突出形成棱角,所属棱角沿轴向分布。在护套外设有凸型棱角,用于警示和防盗作用。
可选的,所述光电复合感温光缆外径小于或等于15.0mm时,所述棱角数量为3~4个;所述光电复合感温光缆外径大于15.0mm且小于或等于25.0mm时,所述棱角数量为4~5个;所述光电复合感温光缆外径大于25.0mm,所述棱角数量为5~6个。
可选的,所述棱角高度为1.0mm-1.5mm。
可选的,所述护套保护层采取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本光电复合感温光缆为确保外护套起到一定的防盗作用并兼具热传导性能,护套须选用高硬度的聚乙烯材料(HDPE)。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电复合感温光缆通过在护套保护层内设有导体进行导电,使得光电复合感温光缆兼具导电的电缆部分功能;满足了某些单独或偏远区域既要监控温度又要有一定的供电的需求,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导体还承担着为光缆提供抗拉力,省去了内层的非金属抗拉层,提高了热传导效果,提升光缆感温效率。
另外,为了保护金属导体,在其外表面设有导体绝缘层。设置不锈钢铠装层可以有效增加光缆的抗侧压性能,而屏蔽层可以屏蔽外界电压对不锈钢铠装层产生的电压。设置导体绝缘层与护套保护层最外侧厚度不小于0.8mm;所述导体绝缘层的外表面与屏蔽层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不小于0.5mm,有效地保护金属导体并确保导体绝缘性能,降低了导体通电时发热对光缆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富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富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43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次性的血氧线
- 下一篇:一种电线电缆免调式挤出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