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仪表板控制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3764.0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5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顾步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凯比克希线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42 | 分类号: | H01B7/42;H01B7/17;H01B7/18;H01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仪表板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仪表板控制线束。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车身线束连接整个车身,大体形状呈H形。汽车线束与普通家用电线是不一样的。普通家用电线是铜质单蕊电线,有一定硬度。而汽车线束都是铜质多蕊软线,有些软线细如毛发,几条乃至几十条软铜线包裹在塑料绝缘管(聚氯乙烯)内,柔软而不容易折断。汽车线束内的电线常用规格有标称截面积0.5、0.75、1.0、1.5、2.0、2.5、4.0、6.0 等平方毫米的电线,它们各自都有允许负载电流值,配用于不同功率用电设备的导线。以整车线束为例,0.5 规格线适用于仪表灯、指示灯、门灯、顶灯等;0.75 规格线适用于牌照灯,前后小灯、制动灯等;1.0 规格线适用于转向灯、雾灯等;1.5 规格线适用于前大灯、喇叭等;主电源线例如发电机电枢线、搭铁线等要求2.5 至4 平方毫米电线。
目前的汽车仪表盘线束结构较为简单,使用寿命降低,在受热之后,老化速度加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仪表板控制线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仪表板控制线束,包括三缕线缆,每缕线缆均有若干根线芯组成,在每缕线缆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隔离层,在所述隔离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屏蔽层,在所述屏蔽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导热层,在所述导热层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层,在所述散热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层;在三缕线缆的外表面设置有编织屏蔽包带层,在所述的编织屏蔽包带层外表面设置有护套层,在所述护套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弹性保护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三缕线缆之间设置有填充柱,填充柱的外表面附着在线缆的绝缘层外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离层、屏蔽层、导热层、散热层以及绝缘层均为同心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编织屏蔽包带层、护套层以及弹性保护层均为同心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保护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纹理层。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在线缆的外表面设置隔离层、屏蔽层、导热层、散热层以及绝缘层,能够提高线束的散热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有编织屏蔽包带层、护套层以及弹性保护层,能够保护汽车仪表盘线束,防止汽车仪表盘线束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的一种汽车仪表板控制线束,包括三缕线缆1,每缕线缆1均有若干根线芯组成,在每缕线缆1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隔离层2,在所述隔离层2的外表面设置有屏蔽层3,在所述屏蔽层3的外表面设置有导热层4,在所述导热层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层5,在所述散热层5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层6;在三缕线缆1的外表面设置有编织屏蔽包带层7,在所述的编织屏蔽包带层7外表面设置有护套层8,在所述护套层8的外表面设置有弹性保护层9。
在所述三缕线缆1之间设置有填充柱10,填充柱10的外表面附着在线缆1的绝缘层6外表面。
所述隔离层2、屏蔽层3、导热层4、散热层5以及绝缘层6均为同心结构。
所述编织屏蔽包带层7、护套层8以及弹性保护层9均为同心结构。
所述弹性保护层9的外表面设置有纹理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凯比克希线束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凯比克希线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37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限压盖板的封口焊接测漏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管材冲击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