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力发电塔筒内部人工运维平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2374.1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6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顾岳飞;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80/50 | 分类号: | F03D80/5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7 | 代理人: | 于晓菁 |
地址: | 20024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爬梯 固定架 运维 风力发电塔筒 平台装置 本实用新型 便于安装 结构稳定 有效解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塔筒内部人工运维平台装置,其中,包括:一平台上固定安装有一爬梯固定架。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塔筒内部人工运维平台装置较之于现有技术,有效解决了平台上方无法有效进行运维的问题,设置爬梯固定架及平台,将爬梯固定架固定在爬梯上,工人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进行运维,而爬梯固定架便于安装,且结构稳定,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力发电塔,尤其涉及一种风力发电塔筒内部人工运维平台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由于风力发电机组必须是要偏航的,在机舱转动时,塔筒中电缆(约 30根直径30mm)不得不发生扭转摩擦,因为从机舱到最近的塔筒平台有10米的距离,在这么长的距离中肯定是需要有固定装置圈住电缆,不让其大幅度晃动。现有的风电机组,一般是在塔筒内部焊接2个支架,支架末端套一个直径1米左右钢圈将电缆圈住,在这个10米的距离中,电缆走圈内。但这样做的后果是,常常造成电缆与钢圈的碰撞和磨损。
现有的技术解决方案常常造成电缆与钢圈之间碰撞和磨损,虽然是解决的晃动问题,但引起了更严重的摩擦问题和难以维护问题。在风机建造完毕后,若是钢圈出现损坏,或者电缆表皮需要修复,因为钢圈悬浮在平台上方四五米的位置,工人不能对该问题进行维修,要想运维,只能停机搭建工装上去作业。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便于工人在平台上方进行运维的平台。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塔筒内部人工运维平台装置,其中,包括:一平台上固定安装有一爬梯固定架。
优选的,所述平台上安装有防护栏。
优选的,所述爬梯固定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固定片,两所述固定片上开设有固定孔。
优选的,每一所述固定片上安装有一扶手架。
优选的,所述平台上还安装有多个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爬梯固定架还包括一U形连接片,两所述固定片固定在所述U 形连接片的两侧壁上;所述U形连接片与所述平台固定。
优选的,所述平台为一圆形平台,所述平台的一侧边具有一U形凹陷,所述U 形连接片的底部固定在所述U形凹陷内。
优选的,所述防护栏面向所述爬梯固定架的一侧敞开。
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塔筒内部人工运维平台装置较之于现有技术,有效解决了平台上方无法有效进行运维的问题,设置爬梯固定架及平台,将爬梯固定架固定在爬梯上,工人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进行运维,而爬梯固定架便于安装,且结构稳定,使用安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斜向上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爬梯面向平台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风力发电塔筒内部人工运维平台2装置,其中,包括:一平台2上固定安装有一爬梯固定架1,将爬梯固定架 1固定在爬梯上,即可完成平台2在爬梯上的固定,从而便于工人在平台2上进行运维。
进一步的,平台2上安装有防护栏21,保证工人在运维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23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叶片除冰系统
- 下一篇: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塔筒清洗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