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驾驶公交车的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7347.5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8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军委;王彪;牛涛;肖立;许开国;卢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招科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2 | 代理人: | 郭防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驾驶 公交车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装置,特别是一种无人驾驶公交车的充电装置,属于无线充电机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人驾驶公交车通常采用电能作为动力源,但是作为动力源的蓄电池组使用一定时间后就需要寻找充电桩进行充电。因此,无人驾驶公交车由于寻找充电桩、以及频繁插拔电缆浪费大量的时间,影响其运营。而有的车辆通过滑触线与滑触槽相配合为蓄电池组充电,节省了时间。但是长时间的滑动接触导致充电装置使用寿命较短,影响充电效果。另外充电区域因滑触槽的设置,使得普通车辆无法行驶,造成了道路资源的浪费,容易引起交通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驾驶公交车的充电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充电的蓄能方式,在无人驾驶公交车行进道路上即可对其充电,能够节省寻找充电桩以及插拔电缆的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和充电装置的使用寿命,保证车辆运营。另外将发送端极板埋设于地面并与地面平齐,使得该充电区域与普通道路无异,避免了道路资源的浪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该种无人驾驶公交车的充电装置包括无人车底盘、发送端极板、接收端电刷组件、升降电缸和蓄电池组。在无人驾驶公交车行进道路的一段区域预埋有发送端极板,所述发送端极板埋设于地面并与地面平齐。所述无人车底盘上安装有接收端电刷组件、升降电缸和蓄电池组,所述升降电缸设于接收端电刷组件上部并与之连接,所述接收端电刷组件与蓄电池组电连接。所述接收端电刷组件与发送端极板位于相互配合的位置,当接收端电刷组件和发送端极板接触时,电流从发送端极板经过接收端电刷组件到蓄电池组,从而完成充电。所述升降电缸驱动接收端电刷组件上升或下降,从而实现接收端电刷组件与发送端极板分离或接触,实现在线充电功能。不充电时接收端电刷组件及时收起,避免了电刷组件与地面相碰撞的问题,很好地保护了电刷组件,延长其使用寿命。
前述的充电装置还设有第一限位开关,所述第一限位开关固定于升降电缸的侧面并与之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开关用于限制接收端电刷组件上升。
前述的第一限位开关的下部还设有第二限位开关,所述第二限位开关也与升降电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开关用于限制接收端电刷组件下降。所述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和升降电缸平行布置。采用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防止接收端电刷组件移动幅度过大造成损坏,提高了充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保护接收端电刷组件和升降电缸,前述的接收端电刷组件和升降电缸之间还设有用于减震缓冲的橡胶垫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充电的蓄能方式,充电时接收端电刷组件下降和发送端极板接触形成充电回路,使得车辆处于充电状态;充电完成后接收端电刷组件上升,车辆继续工作。在无人驾驶公交车行进道路上即可对其充电,能够节省寻找充电桩以及插拔电缆的时间,提高充电效率、保证车辆运营。另外将发送端极板埋设于地面并与地面平齐,使得该充电区域与普通道路无异,避免了道路资源的浪费。本实用新型还采用橡胶垫块减震缓冲,同时通过限位开关防止电刷组件移动幅度过大产生损坏,能够很好地保护电刷组件和升降油缸,延长了充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图3的A向视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1-无人车底盘,2-发送端极板,3-接收端电刷组件,4-升降电缸,5-蓄电池组,6-第一限位开关,7-第二限位开关,8-橡胶垫块。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招科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招科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73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工生物量
- 下一篇:一种鹿血蛋白多肽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