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盐碱地排盐成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5986.8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1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杨超;谢云军;周文君;谯晓君;曹华英;曹景怡;李文静;邱林清;蔡金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77/00 | 分类号: | A01B77/00;A01G2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碱地 成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修复领域中的盐碱地改良,尤其涉及一种盐碱地排盐成套装置。
【背景技术】
盐碱地中的盐分严重超标,对植物根系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无论是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其存活率均极地。我国盐碱地面积巨大,主要分布于滨海、黄河流域、东北平原以及新疆等地区,这些地区多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在我国耕地面积本来就少的国情下,如何有效利用盐碱地,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盐碱地修复技术有:水利改良,化学改良以及生物改良等。水利改良包括漫灌、设置洪沟等措施,耗水量巨大,而且极为容易反复;化学改良会产生一定的环境风险,并且成本较高;生物修复法目前适应在盐碱地生长植物较少,并且恢复极为缓慢。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综合优化,有效解决了浪费水资源、表层土壤反复返盐、二次污染以及恢复慢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碱地排盐的成套装置。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技术实施方案:
所述的供水管由供水主管和供水支管组成,供水管材质为PVC,主管直径为25-30mm,支管直径为20-25mm,支管在主管上间隔1-2m布置;
所述微润灌为一种半透膜管,孔径为20-800nm,可以不间断均匀提供水分,微润管与供水支管相连,直径为16-20mm,每根长度为1-1.5m,每米渗流量为1-2L/d,竖直插入盐碱土壤中,设置在供水支管上,间隔1-2m布置;
所述滴灌管为PVC或PE材质,直径为16-20mm,每根长度为0.5-1m,每根上设置1-2个滴头,滴头开孔0.1-0.3mm,每个滴头的出流量为2-4L/h,水平布置在盐碱土表面,与供水支管相连,连接点在两根微润管中间,向下排盐形成排盐带;
所述毛细排水带为PVC材质,设置在排盐带上,宽度为0.3-0.5m,设置两层,可以去除盐分的同时排除地下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对盐碱地土壤可以进行持续立体排盐;
2、相对于大水漫灌,节水效果明显;
3、本实用新型为原位修复,减少了施工量,使盐碱土壤可以快速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侧视图。
图中包括了1.供水箱;2.供水支管;3.供水主管;4.微润管;5.滴灌管;6.滴头;7.毛细排水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在新疆地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年降雨量为33mm;供水主管3直径为30mm,长10m;供水支管2直径为25mm,每隔1m设置一根,长为10m;在供水支管2道上每隔1m连接一根1m长微润管4,直插入地下,每根微润管4直径为20mm,流量为2L/d;在两根微润管4中间,连接一根长0.5m滴灌管5,在滴灌管另一端安装滴头6,滴头流量为2L/h,管内压力为0.02MPa。
沿着排盐带,与供水主管3垂直方向铺设毛细排水带7,埋深1m,水利坡度0.2%,排入旁边排水沟槽。
实施效果:盐碱地土壤0-0.5m层原含盐量为3%,已经属于重度盐碱地,排盐系统连续运行7天后,测得含盐量为2.1%,运行15天后测得土壤含盐量为0.9%,连续运行30天后,测得土壤含盐量为0.3%,已经适合植物生长。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各种修改,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59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铁缺陷的铁磁性纳米α‑Fe2O3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追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