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灵枢毫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5416.9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6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立新七针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灵枢 毫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灵枢毫针。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医学中的瑰宝,不少其他方法难于治疗的疑难杂症,通过针灸治疗或能缓解病情,或能完全治愈。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对针灸治疗感兴趣。针灸治疗用的主要器具是针灸针,不同形状和构造的针灸针常用于治疗身体不同部位的病症。
毫针的结构可分为5个部分,即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针尖是针身的尖端锋锐部分,亦称针芒;针身是针尖与针柄之间的主体部分称谓,亦称针体;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称为针根;针体与针根之后执针着力的部分称为针柄;柄的末梢部分称为针尾。针柄与针尾多用铜丝或银丝缠绕,呈螺旋状或圆筒状,针柄的形状有圈柄、花柄、平柄、管柄等多种。针柄的作用主要是便于着力,有利于进针操作。其中花柄又称盘龙针,较粗大,常用于火针,有利于散热,使用时不烫手。现有的毫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其针身一般均呈圆柱形,而针尖部分则呈圆锥形,这样结构的毫针对挛痹的软组织无法起到较好的疏松作用,从而无法快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了针灸治疗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毫针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灵枢毫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灵枢毫针,包括毫针本体,所述毫针本体包括针身和针柄,所述针身远离所述针柄的一端设有针尖,所述针尖呈扁平状,且沿着所述针柄指向所述针尖的方向,所述针尖的宽度和厚度均逐渐减小,所述针尖的最宽位置处的宽度为1-1.2mm;所述针身与所述针尖之间设有平滑过渡段,垂直于所述毫针本体轴线的截面在所述平滑过渡段上截取的截面呈椭圆形。
进一步,所述针身和针尖的总长为25-35mm。
进一步,垂直于所述毫针本体轴线的截面在所述针身上截取的截面呈圆形。
进一步,所述针身的外径为0.8-1.2mm。
进一步,所述针柄的长度为35mm。
进一步,所述针柄采用蟠龙式针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灵枢毫针,通过将针尖设置为扁平状,可以解决在治疗一些筋痹因为筋肉挛缩板结导致进针困难的问题,灵枢毫针在捻转针柄的时候,扁平的针尖呈开合状转动,可以对板结的软组织起到分离的作用,可以最快速的解除韧带肌筋膜等软组织的挛缩僵硬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灵枢毫针的用法为:患处常规消毒后,将针尖刺入皮下,然后捻转针柄,扁平的针尖在针柄的带动下,转动就形成一开一合的状态,可以对挛痹的软组织起到疏松的作用,从而快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灵枢毫针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灵枢毫针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灵枢毫针,包括毫针本体1,毫针本体1包括针身2和针柄3,针身2远离针柄3的一端设有针尖4,针尖4呈扁平状,且沿着针柄3指向针尖4的方向,针尖4的宽度和厚度均逐渐减小,针尖4的最宽位置处的宽度为1-1.2mm。针身2与针尖4之间设有平滑过渡段5,垂直于毫针本体1轴线的截面在平滑过渡段5上截取的截面呈椭圆形。本实施例的针尖4的最宽位置处的宽度为1.1mm。
进一步,针身2和针尖4的总长为25-35mm,且垂直于毫针本体1轴线的截面在针身2上截取的截面呈圆形,即针身2呈圆柱形,且针身2的外径为0.8-1.2mm。本实施例的针身2和针尖4的总长为30mm,针身2的外径为1.0mm。
进一步,针柄3的长度为35mm,本实施例的针柄3采用蟠龙式针柄。
本实施例的灵枢毫针,通过将针尖设置为扁平状,可以解决在治疗一些筋痹因为筋肉挛缩板结导致进针困难的问题,灵枢毫针在捻转针柄的时候,扁平的针尖呈开合状转动,可以对板结的软组织起到分离的作用,可以最快速的解除韧带肌筋膜等软组织的挛缩僵硬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立新七针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立新七针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54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