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二次顶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4515.5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8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黎声健;颜德术;徐光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江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塘家社区东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二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注塑成型模具加工中,当产品存在倒扣需要强脱时,一般采用的二次顶出结构是设计两组顶针板,通过扣机先后顶出两组顶针板的方式来实现产品倒扣强脱,具体是将有倒扣的司筒和旁边的顶针一起顶出,当司筒脱开司筒针的空间足够倒扣强脱变形空间的时候,司筒所在的顶针板停止顶出,司筒旁边的顶针继续往前顶出强脱倒扣,到达顶出产品的目的,但是这种结构需要两组顶针板,且每组顶针板都要进行复位设计,增加了模具的复杂程度,同时也会增加整个模具的模厚,往往会导致设计出来的模具不能够和注塑机匹配而且也增加了模胚成本,而且还需要增加两组扣机,而扣机在使用过程中易损坏,增加了模具制造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便捷并且成本低廉的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
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司筒、司筒针、顶针板和下码模板,所述司筒包括第一司筒和第二司筒,所述第一司筒套设在所述第二司筒上,所述第二司筒套设在司筒针上,所述第二司筒的顶部设有与产品倒扣相匹配的胶位,所述下码模板内部设有固定块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固定块的顶部,所述司筒针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第二司筒的尾部设有限位圆台,所述限位圆台伸入所述限位槽内部并且限位圆台外壁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一司筒的尾部连接在所述顶针板上。
具体的,所述模具二次顶出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顶针板与下码模板之间的顶针底板和贯穿设置在所述顶针底板上的挡块,所述挡块套设在所述第二司筒上,所述挡块的尾端与所述限位圆台相接触干涉。
具体的,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与所述下码模板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司筒的尾部穿过所述顶针板并与所述挡块的顶端接触。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模具二次顶出机构与传统的二次顶出机构技术相比只需要采用一组顶针板就可以实现产品倒扣强脱的需求,并且在加工过程中顺畅稳定,简化了传统的模具的顶出机构,取消了传统的顶出机构的扣机的设计,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节省零件和易维护保养,从而大大节约了模具成本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二次顶出机构顶部与产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
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司筒1、司筒针2、顶针板3和下码模板4,所述司筒1包括第一司筒101和第二司筒102,所述第一司筒101套设在所述第二司筒上102,所述第二司筒102套设在司筒针2上,所述第二司筒102的顶部设有与产品倒扣相匹配的胶位103,所述下码模板4内部设有固定块401和限位槽402,所述限位槽402设于固定块401的顶部,所述司筒针2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块401上,所述第二司筒102的尾部设置限位槽402内部,所述第一司筒101的尾部连接在所述顶针板3上。产品6的倒扣镶嵌在第二司筒102的胶位103内部,第一司筒101顶出产品6的同时带动第二司筒102运动,在第二司筒102的尾部运动一段距离有在通过限位槽402进行限位,第一司筒101继续顶出,产品6的倒扣与胶位103分离,从而完成产品6倒扣强脱,结构简单,节省成本,同时提高了产品6的生产效率。所述第二司筒102的尾部设有限位圆台104,所述限位圆台104伸入所述限位槽402内部并且限位圆台104的外壁与所述限位槽402的内壁接触,通过利用限位圆台104和限位槽402的设计对第二司筒102的顶出距离进行限制,在第一司筒101顶出产品6的时,完成产品6倒扣的强脱。
具体的,所述模具二次顶出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顶针板3与下码模板4之间的顶针底板5和贯穿设置在所述顶针底板5上的挡块501,所述挡块501套设在所述第二司筒102上,所述挡块501的尾端与所述限位圆台104相接触干涉。第二司筒102顶上的胶位103与产品6的倒扣强脱完毕后,由于挡板501重力的作用使第二司筒102向下运动,完成第二司筒102的复位。
具体的,所述固定块401通过螺栓403与所述下码模板4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江模具(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东江模具(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45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工低硬度热塑性弹性体用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注塑模的螺纹脱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