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人机起落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8540.2 | 申请日: | 2017-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0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星;叶梦来;詹张杰;曹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C25/10 | 分类号: | B64C25/10;B64C25/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机 起落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一种可以远程遥控的无人驾驶的飞机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和民用领域,如军事农林、环境、建筑等,无人机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需要通过起落架辅助,现有技术的无人机的起落架都是u型结构,承载能力较差,安全性较低,若在无人机的底部需要安装摄像头等设备,固定高度的起落架可能使摄像头等设备在降落的时候与地面发生撞击和摩擦,导致摄像头等设备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无人机起落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便捷,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包括起落架主体、一对起落架安装座、一对圆角结构、多个连接通孔、多根插接纵杆、一对底部横杆、多个防滑辊、多根转动中心轴、防滑底座、加固连杆、多节关节管及多根插接横杆;所述的起落架主体为上端开口的“U”形结构,且所述的起落架主体的上端宽度小于下端宽度,所述的一对起落架安装座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起落架主体的上端开口处,所述的起落架主体通过所述的一对起落架安装座安装在无人机的底部,所述的一对圆角结构位于所述的起落架主体的底部两侧;所述的多个连接通孔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起落架主体的底部两侧,所述的多根插接纵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的多根插接横杆连接,所述的多根插接纵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的多节关节管与所述的一对底部横杆的两端对应连接,形成上端开口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的多根插接纵杆通过所述的多节关节管转动,所述的多根插接横杆分别对应插接在所述的多个连接通孔内,使所述的矩形框架结构支撑在所述的起落架主体的底部;所述的多个防滑辊分别通过所述的多根转动中心轴安装在所述的一对底部横杆的底部,所述的防滑辊通过所述的转动中心轴转动;所述的防滑底座设置在所述的起落架主体的下端面上,所述的加固连杆的两端连接在无人机的两个所述的起落架主体之间。
上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中,所述的多根插接横杆上分别设有多个加固软垫环,所述的多根插接横杆分别通过所述的多个加固软垫环与所述的多个连接通孔的内壁接触连接。
上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中,所述的起落架主体的上部设有加固横杆,位于所述的一对起落架安装座的下方。
上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中,所述的多个防滑辊上分别包裹有消音外环,所述的多个防滑辊分别通过所述的消音外环与地面接触连接。
上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中,所述的起落架安装座的顶部分别设有一对减震垫,所述的起落架安装座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减震垫与无人机接触连接。
上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中,所述的起落架主体的内壁上设有一对对称设置的加强块,位于所述的起落架主体的底部两侧。
上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中,所述的起落架主体的外壁上分别间隔设有多条加强筋,所述的多条加强筋与所述的起落架主体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安装较方便,能调节起落架的高度,便于摄像头等设备的安装,对无人机的底部和摄像头等设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起落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起落架的矩形框架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85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对纳税人的筛查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生成预缴纳税异常预警清册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