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桥梁抗渗夹筋高分子防水卷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8461.1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6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乔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5/08 | 分类号: | B32B5/08;B32B33/00;B32B27/36;B32B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潘宏伟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桥梁 抗渗夹筋 高分子 防水 卷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桥梁抗渗夹筋高分子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防水材料在建筑施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隧道和桥梁的防水施工主要依靠铺设防水板或各类防水卷材,但防水板结构过硬,铺设过程繁琐,施工进度慢,普通卷材又太过柔软,承压能力过小,不耐穿刺,阻燃能力差,抗菌耐腐性能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隧道和桥梁的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桥梁抗渗夹筋高分子防水卷材,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承压能力过小,不耐穿刺,阻燃能力差,抗菌耐腐性能不足的问题。
具体的,防水卷材由上至下依次由隔离层、自粘层、第一防水涂层、增强层、第二防水涂层、防穿刺层、耐火层和抗菌层组成,增强层为玻璃纤维与钢纤维混合编织形成的层状结构。
优选的,防水涂层为丙烯酸酯。
优选的,防穿刺层选用聚酯纤维布。
优选的,耐火层选用耐火CVC面料。
优选的,抗菌层为有机硅季铵盐。
本实用新型中,将玻璃纤维与钢纤维共混,编织成层状结构,作为增强层,使整体抗拉伸强度、抗断裂强度、抗燃性及抗腐性提高。使用丙烯酸酯作为防水涂料层,不仅环保,还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可防止涂层起泡。使用聚酯纤维布层作为防穿刺层,使防水卷材具有很强的抗穿刺能力。CVC面料层作为耐火层,使防水卷材的阻燃性能及耐磨性都得到了增强。有机硅季铵盐层作为抗菌层,大大增强了防水卷材的抗菌防霉效果,延长防水材料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卷材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隔离层,2-自粘层,3-第一防水涂层,4-增强层,5-第二防水涂层,6-防穿刺层,7-耐火层,8-抗菌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桥梁抗渗夹筋高分子防水卷材,其结构为层状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隔离层1、自粘层2、第一防水涂层3、增强层4、第二防水涂层5、防穿刺层6、耐火层7和抗菌层8。增强层4为玻璃纤维与钢纤维共混,编织成层状结构。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不燃性,抗腐,隔热,拉伸强度高,弹性系数高的优点,钢纤维具有很好的抗拉强度,韧度和延性,具有强的抗冲击性,制造时,将玻璃纤维与钢纤维共混,拧在一起,然后将混合后的线交错层压,编织成层状结构,然后与隔离层1、自粘层2、第一防水涂层3和第二防水涂层5、防穿刺层6、耐火层7和抗菌层8热粘复合为一体,钢纤维与玻璃纤维共混编织后整体抗拉伸强度、抗断裂强度、抗燃性及抗腐性提高。
进一步的,第一防水涂层3和第二防水涂层5为丙烯酸酯层。丙烯酸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水涂料,无毒无味,不污染环境,对人身无伤害,且该防水涂层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使建筑物内部之水分能自由地向外蒸发,保持墙身干爽,并可以防止涂层起泡。
进一步的,防穿刺层6选用聚酯纤维布。聚酯纤维布坚牢耐用,不霉不蛀,有较好的耐化学试剂性能,且有很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有很强的抗穿刺能力。
进一步的,耐火层7选用CVC面料。耐火CVC面料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且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进一步的,抗菌层8为有机硅季铵盐。在涂料中添加有机硅季铵盐,抗菌防霉效果大大加强。
该自粘型环保防水卷材可很好地适用于隧道或桥梁的防水工程中,具有防水性能高,防穿刺、阻燃、抗菌能力强的优点,且施工方便。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84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