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钛材螺旋管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7983.X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2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许惠钢;叶炯英;余阳洋;王惠强;肖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鼎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F28F9/24;F28F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3240 | 代理人: | 郑芳,王桂名 |
地址: | 224555 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螺旋管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钛材螺旋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螺旋换热器是由两个螺旋形通道,冷热流体之间通过两个螺旋形通道进行换热的换热器。
现场在市场上的螺旋换热器多采用不锈钢材质,适用于非酸性体系的换热,但精细化工生产中往往需要将到酸性挥发性物质冷凝下来,现有的螺旋换热器在该类工况下使用寿命大幅度缩短。
为了增加换热管外的流体的流速,改善换热效果,往往在换热器的筒体内间隔的安装多块折流板,使流体在筒体内的流向呈S型。但是,这种方式在提高流体流速的同时,也增加了对折流板的冲压力,折流板往往会变形,进而损坏换热管,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现在多数采取的措施是增加折流板的厚度,这种措施增加了设备的重量,提高了成本投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钛材螺旋管换热器。
一种新型钛材螺旋管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钛材螺旋换热管,所述壳体内壁衬有钛层,所述壳体上端分别设有物料进口和循环水出口,所述物料进口与循环水出口相互垂直设置;壳体下端分别设有物料出口和循环水进口,物料出口与循环水进口相互垂直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分别间隔安装有若干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上设置有加强筋。折流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动程度大为增加;在折流板上设置加强筋,可减薄折流板的厚度,又不影响其强度,减轻了设备的重量,降低了生产设备的成本投入。
作为优选,所述折流板上设置有若干折流孔,每个折流孔为圆形孔。将折流板上的折流孔设计成圆形孔,使得折流板加工起来非常方便,大大减少了折流板的加工周期,也大大降低了折流板的加工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交错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物料出口与物料进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400~1600mm。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水进口与物料出口之间的距离为60~320mm。
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预防酸性物质的腐蚀,且设备重量更轻,安装方便,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并不限于此。
参照图1,图2,一种新型钛材螺旋管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钛材螺旋换热管2,所述壳体内壁衬有钛层3,所述壳体上端分别设有物料进口4和循环水出口5,所述物料进口4与循环水出口5相互垂直设置;壳体下端分别设有物料出口6和循环水进口7,物料出口6与循环水进口7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物料出口与物料进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424mm,所述循环水进口与物料出口之间的距离为193mm。
所述壳体内分别间隔安装有若干折流板8,所述折流板上设置有加强筋9,所述加强筋9交错设置,折流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动程度大为增加;在折流板上设置加强筋,可减薄折流板的厚度,又不影响其强度,减轻了设备的重量,降低了生产设备的成本投入。所述折流板上设置有若干折流孔10,每个折流孔为圆形孔,将折流板上的折流孔设计成圆形孔,使得折流板加工起来非常方便,大大减少了折流板的加工周期,也大大降低了折流板的加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鼎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鼎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79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汽分流储热罐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炉窑热回收系统的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