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紧固件探伤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7773.0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6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孙利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兴怡紧固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32;G01N29/26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莫文新 |
地址: | 2221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紧固 探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紧固件探伤的装置。
背景技术
紧固件在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原料的不稳定,使得紧固件成型时内部有缝隙,或者使用者的使用不当导致紧固件内部受损,从而使得紧固件质量不稳定,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我们通常采用探伤仪对紧固件进行安全检测。紧固件通常使用超声波探伤的方法,由于其能够快速、便捷、无损伤、精确地进行工件内部多种缺陷(裂纹、疏松、气孔、夹杂等)的检测、定位、评估和诊断的特点而受到广泛使用。
但是现有技术下的探伤装置设开口式的设计,环境中的声波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检测结果不准确,而且,通过人工移动检测探头对紧固件进行检测,不但增加了检测人员了工作量,还可能发生检测人员因为操作疏忽导致紧固件上的部分位置未能够得到检测的现象,使得检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这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紧固件探伤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紧固件探伤的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的顶部外壁上设有第一置物槽,所述装置壳体的顶部外壁上铰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外壁上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顶盖的底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位于齿条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板的侧壁并延伸至齿条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板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壁上,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齿条远离齿轮的一端底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远离伸缩杆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检测探头,所述检测探头的一侧设有夹具,所述夹具上固定连接有紧固件。
优选的,所述顶盖的底部外壁上设有竖截面为T型的滑槽,所述齿条的竖截面有T型结构,所述齿条滑动连接于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一转动杆安装槽,所述第一转动杆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一侧壁于齿轮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装置壳体和顶盖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吸音棉。
优选的,所述转盘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部和转动部,所述固定部和转动部相对设置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伸缩杆的输出端,所述固定部的侧壁上内嵌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转动部靠近固定部的一侧壁上固定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齿轮固定连接于安装槽内。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为SC-2LD型电动推杆,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均为KD-1500-2L型驱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备壳体和顶盖的设计使得紧固件在检测时的环境相对稳定,降低了外界的干扰,使得检测结果更准确,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齿条、伸缩杆和转盘的设计使得检测探头能够对紧固件进行多角度的探测,探测效果精确,而且,通过机械控制检测探头的运动轨迹,使得紧固件能够的到全面的检测,降低了检测误差,降低了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紧固件探伤的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紧固件探伤的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装置壳体、2顶盖、3齿条、4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6第一驱动电机、7伸缩杆、8转盘、9检测探头、10夹具、11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兴怡紧固件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兴怡紧固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77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