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壳断路器静触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6574.8 | 申请日: | 2017-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0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彭昆明;夏初阳;刘新文;姜祝平;颜海欧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驰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04 | 分类号: | H01H73/04;H01H7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路器 静触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气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塑壳断路器静触头。
背景技术
传统的塑壳断路器静触头存在体积大,结构复杂,加工工艺长,生产工艺控制难度高,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尤其是随着电气小型化的发展,不仅要求塑壳断路器产品具有优良的性能,同时要求体积精巧,安装空间占用小,性价比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塑壳断路器静触头,具有结构简洁、紧凑,便于加工,安装便捷,工作性能稳定可靠的特性,可以很好满足塑壳断路器小型化及高性能的要求。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壳断路器静触头,包括静触头本体、引弧片、银点和磁轭,其中静触头本体是不规则的折弯结构,其静触头端子上表面设置引弧片和银点,下表面设置磁轭,其中引弧片和磁轭通过铆钉和静触头端子铆合在一起,银点紧邻引弧片焊接在静触头端子上表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静触头本体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面I、垂直设置的安装面II、水平设置的底板、反向折弯设置的静触头端子,其中安装面I是中心设有通孔的方形结构,用于外连接,安装面I右端向下小圆弧过渡垂直折弯形成垂直的安装面II,安装面II向右小圆弧过渡垂直折弯形成水平的底板,其中小圆弧过渡垂直折弯处两侧对称设置圆弧折弯缺口,缺口深度1-2毫米,上下四个缺口使得安装面II在前后两侧形成两个安装插条,通过这两个安装插条直接卡插在塑壳断路器的塑壳上,安装便利;其中水平设置的底板和安装面II等宽,确保静触头放置平稳,底板中心设置一个矩形方孔,一方面节约铜材,同时起到定位及限流作用;水平设置的底板右侧中心延伸出与矩形方孔等宽的向左的弧形折弯,折弯在对应矩形方孔的右端位置前后两侧收窄1-2毫米并向左延伸至矩形方孔的左端形成静触头端子,静触头端子和水平面呈3-10°的倾角,静触头端子最左端中心设有一个圆形铆合孔,用于铆合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引弧片是矩形长条结构,宽度略小于所述静触头端子宽度,在引弧片长度方向1/2位置分为的引弧片固定端和工作端,其中固定端在引弧片左边,中心设有与所述静触头端子铆合孔同心的铆接孔,用于和所述静触头端子铆合在一起,其中工作端略微向右上方上翘,翘曲角度为3-8°,能够达到良好的引弧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银点为矩形结构,宽度略小于所述静触头端子宽度,与所述引弧片工作端右侧相邻设置,通过焊接和所述静触头端子焊合在一起,连接简单、方便、稳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轭为右端带有弯折的矩形镀锌硅钢片,其左端中心设有与所述静触头端子铆合孔同心的铆接孔,用于和所述静触头端子铆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一种塑壳断路器静触头结构简洁紧凑,加工方便、安装便捷,功能部件设置合理,工作性能稳定可靠,整体体积较传统静触头体积小2/3,生产成本显著下降,且工作稳定性更优,可以很好满足塑壳断路器小型化及高性能的发展要求。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触头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引弧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引弧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触头本体、11安装面I、12安装面II、121插条、13底板、131 矩形方孔、14静触头端子、2引弧片、21、铆接孔、3银点、4磁轭、41铆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一种塑壳断路器的静触头,具有结构简洁、紧凑,便于加工,安装便捷,工作性能稳定可靠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塑壳断路器静触头,包括静触头本体1、引弧片2、银点3和磁轭4,其中静触头本体1是不规则的折弯结构,其静触头端子14上表面设置引弧片2和银点3,下表面设置磁轭4,其中引弧片2和磁轭4通过铆钉和静触头端子14铆合在一起,银点3紧邻引弧片2焊接在静触头端子14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驰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新驰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65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