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正骨钻勾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5626.X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4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林远方;潘东华;于会群;王秀光;韦以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远方;潘东华;于会群;王秀光;韦以宗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A61B17/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518033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骨 | ||
一种正骨钻勾,它包括有中空的手把(1),在手把内设置有微型电机(2),在该微型电机的前端连接有水平转轴(4),在该水平转轴的前端连接有水平伞齿轮(6),该水平伞齿轮与竖直伞齿轮(7)啮合,该竖直伞齿轮(7)的下端连接竖直转轴(8),该竖直转轴的下端连接钻勾(10);在水平转轴的外部包覆有水平外壳(5),在竖直转轴的外部包覆有竖直外壳。其中,在手把上设有按键开关,在手把后端设有电源插座。其中,还设有电源插头,该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在微创下复位、四肢扁骨和脊椎骨移位的钩钻二功能同时具备。可避免手术加重创伤,减少手术费用开支,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广大市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属于一种用于四肢扁骨或脊椎骨骨折、退行改变椎体移位复位的正骨钻钩。
背景技术
目前骨科界对骨折复位一是运用正骨手法复位,一是手术切开复位。
本领域技术人员即使不断改进复位方法,对四肢扁骨骨折如肱骨大结节、肱骨内外髁、髌骨、跟骨及手足掌指骨,手法复位往往比较困难,而采取手术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对脊柱退行性改变所致椎体移位、滑脱,或椎体压缩性骨折,前者多为手术减压、复位内固定,后者近年推广使用骨水泥固定。骨水泥固定时,用长钉撞击椎弓根打洞,往往导致椎弓根断裂,而且,仅仅依靠水泥解决压缩椎体,而未能是椎体的旋转体位复位,因此留下后遗症。
传统应用的“骨钩”,多应用于切开复位时应用,而少用于闭合复位,且由于骨皮质坚硬,骨钩经常滑脱,不利于复位。另一方面,传统的“骨钻”,是用于切开复位为长干骨上钢板螺钉时,为螺钉打孔使用,二者仅不适合用于骨折复位。
为解决四肢扁骨骨折复位固定和退行改变脊柱椎体移位及压缩骨折复位及水泥固定时提供技术设备,使四肢扁骨骨折和脊柱骨移位的治疗,达到创伤少、费用低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微创下复位、四肢扁骨和脊椎骨移位的钩钻二功能同时具备的正骨钻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正骨钻钩,它包括有中空的手把(1),其特征在于:在手把内设置有微型电机(2),在该微型电机的前端连接有水平转轴(4),在该水平转轴的前端连接有水平伞齿轮(6),该水平伞齿轮与竖直伞齿轮(7)啮合,该竖直伞齿轮(7)的下端连接竖直转轴(8),该竖直转轴的下端连接钻勾(10);在水平转轴的外部包覆有水平外壳(5),在竖直转轴的外部包覆有竖直外壳 (9)。
其中,在手把上设有按键开关(3),在手把后端设有电源插座(11)。
其中,还设有电源插头(12),该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在微创下复位、四肢扁骨和脊椎骨移位的钩钻二功能同时具备。可避免手术加重创伤,减少手术费用开支,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广大市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所示:一种正骨钻勾,它包括有中空的手把1,在手把内设置有微型电机2,在该微型电机2的前端连接有水平转轴4,在该水平转轴4 的前端连接有水平伞齿轮6,该水平伞齿轮6与竖直伞齿轮7啮合,该竖直伞齿轮7的下端连接竖直转轴8,该竖直转轴8的下端连接钻勾10;在水平转轴 6的外部包覆有水平外壳5,在竖直转轴8的外部包覆有竖直外壳9。
在手把上设有按键开关3,在手把1后端设有电源插座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远方;潘东华;于会群;王秀光;韦以宗,未经林远方;潘东华;于会群;王秀光;韦以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56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加热去湿功能的消毒柜
- 下一篇:电磁智能蒸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