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负压消失模铸造防白模变形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2631.5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2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项恒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钜源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7/02 | 分类号: | B22C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1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消失 铸造 防白模 变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用实用新型属于负压消失模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常规双面胶、陶瓷纤维纸、热熔胶、支撑棒材料制成一种应用于负压消失模铸造防白模变形的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消失模铸造是铸造行业的新兴铸造工艺方法,它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发泡塑料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层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液体金属,使模型气化并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所需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消失模铸造的工艺过程比传统的砂型铸造工艺简单的多,它的工艺优点有:铸件精度高、设计灵活、无传统铸造中的砂芯和制芯工部,不会出现传统砂型铸造中因砂芯尺寸、清洁生产和减轻铸件毛坯的重量,机械加工余量小等优点。
虽然消失模铸造比传统砂型铸造铸件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好,但消失模使用的白模是泡沫塑料,其强度低,特别是大型薄壁件,容易变形,因此要对白模进行加强,防止后期变形断裂 ,传统的方法是直接将支撑棒用热熔胶固定在白模上,由于热熔胶是一种大分子塑料,因此浇注后在铸件上形成铁瘤,需要打磨,再则热熔胶是一种大分子塑料,其燃烧特性与白模是泡沫塑料之后,发气量大,使用不当造成铸件渣类孔类缺陷而使铸件报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述白模固定所带来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负压消失模铸造防白模变形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用于负压消失模铸造防白模变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撑杆、陶瓷纤维层及双面胶层,所述支撑杆的两端通过热熔胶分别粘贴陶瓷纤维层,陶瓷纤维纸层的外侧均粘贴双面胶层。
一般地,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依据防变形白模处的间距确定。
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加两倍陶瓷纤维层的厚度之和等于防变形白模处的间距。
所述支撑杆的长度精度依据加工铸件的精度确定。
所述支撑杆采用市售直径4~6mm竹签或其他天然木棒。
所述陶瓷纤维层采用市售工业陶瓷纤维纸。
所述陶瓷纤维纸厚度2mm。
所述陶瓷纤维层形状与防变形白模处的形状相适配,包括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
所述双面胶层采用市售高强度双面胶,其基料为聚乙烯塑料薄膜。
所述双面胶厚度0.1~0.2mm。
本实用新型根据防变形白模处的间距,制作与其间距相对应长短的支撑杆,将支撑杆两端分别用热熔胶与陶瓷纤维纸粘接后,在陶瓷纤维纸外侧粘贴双面胶,即制成防白模变形的装置,而后将装置置于需防变形的白模处,使双面胶与白模相连即可。
由于双面胶一般只有0.1~0.2mm, 陶瓷纤维纸不熔化,使得热熔胶和支杆不与铸件直接接触,浇注后热熔胶不在形成与铸件相连的铁瘤,因此铸件此处无毛刺铁瘤,铸件一般不需要打磨。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用在白模容易变形而浇注后铸件无法进行打磨操作的部位。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与加工铸件的具体结构,放置多个防变形装置。
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可靠性强,易于批量生产。应用于负压消失模铸造薄壁铸件生产,在防变形保证铸件尺寸精确的同时,取消打磨或只需微打磨,因此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应用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杆,2-双面胶层,3-陶瓷纤维层,4-铸件白模,5-防变形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装置加以详细描述。
实施例:
用于负压消失模铸造防白模变形的装置,参考附图1,其主要特点是它包括支撑杆1、陶瓷纤维层3及双面胶层2,所述支撑杆1的两端通过热熔胶分别粘贴陶瓷纤维层3,陶瓷纤维纸层3的外侧均粘贴双面胶层2。
实施例的装置是用于一种农机分离基体的铸造工艺,铸件白模4壁厚6mm,两壁之间距离40~50mm,内部无法进行打磨。参考附图2,采用了四个实施例所述的防变形装置5。
陶瓷纤维层3采用厚度为2mm的市售工业陶瓷纤维纸,耐火度为大于1450℃,陶瓷纤维纸裁剪形状与防变形白模处的形状相适配,包括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
双面胶层2采用市售高强度双面胶,其基料为聚乙烯塑料薄膜,厚度0.1~0.2mm。
支撑链接棒为市售直径4~6竹签或其他天然木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钜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钜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26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提高翻砂造型效率的混碾砂设备
- 下一篇:一种铸件浇注扁三通陶瓷管